對於這種“把人往溝裡帶”的事情,文德嗣一向是樂此不疲的。
本位面的中國火箭軍主要裝備射程在1000公里以上的對地導彈,不但包括陸地上的機動發射車和地井發射部隊,也包括了戰略導彈潛艇部隊和戰略轟炸機部隊,當然海軍和空軍也同樣有導彈潛艇和戰略轟炸機,只是帶的東西不一樣。他們主要承擔戰役性和戰略性的打擊任務,以及重要地區的反導彈任務。至於射程較近的戰術性質的導彈,就直接下放到了陸海空三軍。
“這些傢伙可比我們的【烈火】大多了……”
“就是不知道是以什麼方式制導,效能如何……”
“看起來似乎比我們的【流星】和【飛馬】都先進,中國不愧是火箭的故鄉……”
“上帝,中國人居然搞出來那麼大的火箭!那個東方11型,至少有30米長,3米粗,那得裝多少炸藥啊……”
一群列強國家的軍官在觀禮臺上交頭接耳,這些人都被中國的大傢伙雷到了。
前面說了,本位面因為中國開掛的原因,在一戰時就大量賣出了火箭筒和火箭炮等火箭武器,各國在此刺激下,火箭技術的發展要比原時空快很多。對於這些工業強國來說,火箭乃至導彈並不是什麼難以想象的外星科技。而且本位面的海軍假日,也成了一個很好的契機,不用“下餃子”的大流氓們就把注意力放在了航空航天領域,這就成了一個航天航天技術發展迅速的黃金時期。
其中最快的是德國,他們從1925年開始,就在發展自己的軍用火箭和無人駕駛飛行器(巡航導彈的雛形)了,到了三十年代初就做出了第一種列裝的彈道導彈f…1,隨後的1934年又搞出了巡航導彈v…1,現在他們的f系列和v系列已經發展得比較成熟了。
其次就是美國,以前因為他們自己的輕視,導致他們的“火箭之父”戈達德被中國高薪挖走了。後來看到大家都在玩這個,美國佬簡直後悔得捶胸頓足。戈達德已經在中國安家落戶,呆得好好的,自然不可能回去。不過美國也不是說缺了戈達德就玩不轉了,畢竟導彈的理論很早就有了,又有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火箭做參考,慣性制導、電視制導、無線電制導等等技術也不是什麼難以想象的事情,只要使勁砸錢,哪有搞不出來的道理?
怎麼說人家也是地球上僅次於中國的工業大國,又是不差錢的主兒,一旦開始發力,也很快搞出了他們的大型火箭以及導彈。而且揚基佬一搞就是全面開花,什麼mgm—1“鬥牛士”、rim—2“小獵犬”、mi楸—3“奈基?阿基克斯”、mgm—5“下士”……什麼對地對空,彈道巡航一大堆都出來了。當然,效能與原時空的同名貨還有些差距,但除了中國這個掛逼,放在世界上也不算差了。
而英法這兩家老牌列強自然也不會自甘落伍,英國佬搞出了“烈火”彈道導彈,法國佬的是“流星”彈道導彈和“飛馬”巡航導彈。而且法國佬腦洞很大,他們的【流星】和【飛馬】都是電視和慣性混合制導的,如果條件許可,他們會用專門改造的指揮飛機作為中繼站或者遙控中心,命中率在同類當中相當不錯。
當然,這些列強的地地導彈都比較原始,無論是射程、速度還是命中率都還比較感人。最重要的是,它們基本上沒有抗干擾的能力,一旦對手進行無線電干擾,它們就只能依靠慣性制導了。一般來說,距離目標差個幾百米是正常情況,所以對於有準備的對手,想要進行精確打擊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說打擊移動目標了。但是可以搞地毯式轟炸嘛,總比派飛機去安全多了。
現在看到中國人居然搞出這麼多的大傢伙,列強的代表們都興奮了。紛紛表示回去也要加大投入,繼續搞更大更粗的傢伙。
而且,隨著“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等的名字正式出現,這種武器也總算有了專用的名稱。在此之前,各國的導彈並沒有統一的稱呼,叫什麼的都有,比如德國人叫“戰鬥火箭”和“無人遙控攻擊機”,英國人叫“飛行炸彈”,法國人叫它“轟炸型火箭”和“飛機式火箭”,美國佬是叫“遙控火箭武器系統”和“遙控#飛機武器系統”。
嗯,在繼之前的“飛艇無敵論”、“電子管計算機”、“電子管小型化”、“多炮塔超重型決戰坦克(陸地巡洋艦)”、“超級深井冰戰列艦”、“大功率活塞發動機”等多次類似行動後,文德嗣“往溝裡帶人”的行動再一次大獲成功。此次中國的三十週年大閱兵後,各大列強就爭先恐後的,義無反顧的跳進了“超大?遠端導彈”這個無底大坑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