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一聲:“大夥衝出去殺了烏重胤,否則皆死無葬身之地。”
話未落音,烏重胤右手邊一員大將張弓‘射’出一箭,正中陳和元前‘胸’,陳和元手捂心口,面‘色’慘白,指著烏重胤左手邊的一個人,顫聲道:“我……我……是……”
一句話未說完,摔倒在地,當場氣絕。
眾將面面相覷,烏重胤左手之人,此刻從容地從袖子裡掏出一封黃麻聖旨,宣讀道:“盧從史勾結逆賊,著令前軍捉拿送京,其眾幡然醒悟者,既往不咎,執‘迷’不悟者,從逆反之罪,不可恕。”
眾人正遲疑間,烏重胤右手邊大將忽然怒吼一聲:“爾等是戰是降,說句話!”
眾人大驚失‘色’,紛紛解甲歸降。
盧從史通敵被擒,行軍司馬陳和元從逆伏誅,副使遠鎮潞州,軍中職位最高的就是都知兵馬使烏重胤,都統突吐承璀令其暫代昭義軍統帥之職,上下將領倒也服氣。
擒拿盧從史是李茂和突吐承璀的聯手之作,突吐承璀負責引‘誘’盧從史自投羅網,李茂負責協助烏重胤穩定昭義軍。
李茂和王儉的‘交’往看似庸俗,實際卻是暗藏機心,他正是透過王儉才探知烏重胤對盧從史的態度,也是透過王儉才和烏重胤搭上了線,從而說服他站在自己一邊。
盧從史復任昭義軍節度使後,以為攀上了突吐承璀這棵大樹,變得日漸驕橫起來,對烏重胤這些老將也不比從前尊重,當然烏重胤肯助李茂討伐盧從史,倒並不是因為這些細枝末節,而是李茂向他展示了盧從史通敵的證據,鐵證如山,烏重胤不得不做出自己的選擇,若不想陪著盧從史一起坐囚車去長安領罪,就必須亮明自己的態度,堅決站在李茂這一邊。
烏重胤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現在看起來,他的選擇無比正確。
盧從史解送到長安,李純令三法司議處,論及如何安置烏重胤,朝中有不同的見解,李絳以為烏重胤雖然在昭義軍中威望甚高,但以下犯上究竟犯大忌,今日他能扳倒盧從史,難保明日別人不效仿他再起紛爭。再者突吐承璀已經令其暫代昭義軍節度留後。朝廷若用其為昭義節度使,則無非是追認突吐承璀的決定,烏重胤將來只會感‘激’突吐承璀的擢拔,而絲毫感受不到朝廷的恩惠。
因此李絳建議對烏重胤封爵賞官,然後調離昭義。李純斟酌之後,下詔封烏重胤張掖郡公,調去河陽為節度使,原河陽節度使孟元陽調任昭義軍。
制書擬就,李純忽又擔心如此陣前換將會影響前敵士氣,李絳笑道:“除了這個內賊,昭義軍便作壁上觀,鎮州亦指日可下。”李純大喜,遂硃批頒佈。
孟元陽隨天使和制書一起來到前軍,天使宣讀完詔令,授予制書,李茂、裴度、突吐承璀等人監督二人做了‘交’接,隨後齊向烏重胤道賀。
烏重胤滿面紅光,連連稱謝道:“若非諸公點撥、提攜,烏重胤豈敢妄想能有今日,大恩不敢言謝,留待他日。”
孟元陽赴任帶了自己的親兵,烏重胤也挑揀親信帶走,獨留‘女’婿王儉在軍前效力。
突吐承璀見王儉長的魁梧雄壯,心中喜歡,‘欲’留在帳前效力,王儉卻不大瞧的起他,聲言要跟李茂,突吐承璀只好悻悻作罷。
解決了盧從史後,裴度此行的任務便順利完成,他此行其實是為李茂打掩護的,而李茂此行則是為了盧從史。
裴度回京前,向李純密奏,請以李茂替代林英為行營參謀,主管軍事情報。林英在軍中無多建樹,受非議頗多,又因水土不服,染了疾病,此刻遠在刑州養兵。
李純也不滿林英無尺寸之功,便同意了裴度所請,詔令林英回朝養兵。
第430章 你打牌去吧
林英跟李茂交割時,有些提不起精神。
李茂安慰道:“龍驤軍在河北佈局太晚,以至耳目蔽塞,想建立功勳談何容易,今日之失不在你,相信大家會體諒你的難處。”
林英道:“出師半年碌碌無為,便是大家不怪罪,我也沒臉再待下去,我欲辭去右軍去邊疆或南方效力,茂華兄以為如何?”
李茂道:“人才難得,縱然你有退意,大家也不會放的。”
林英欲言又止,嘆息了一聲,訕訕而笑。
突吐承璀因為盧從史才有底氣棄淮西而打成德,而今盧從史獲罪被逮入京,他便將故友做了替罪羊,將戰事不利的所有責任一股腦地加到了盧從史的頭上,說他通敵,說他扯後腿,說他出賣情報,說他設賭局坑人,這麼說雖然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