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渤海,並不得人心,李茂入遼東幾年間,先打室韋,後打高麗,又打營州,再打契丹和室韋,連年征戰,士卒疲憊,百姓厭戰。
幽州很遠,渤海更遠,他們那發生什麼事,跟遼東有個屁關聯,何苦窮兵黷武,發兵千里之外跑去打人家?
渤海不比高麗,不比營州,不比契丹、室韋,其國東西縱橫五千裡,南北四千裡,設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餘縣,帶甲之士十餘萬,在大嵩璘的勵精圖治下,渤海國的國力已有所恢復,監國的大元瑜在渤海人望很高,各方都能接受。
今日的渤海國君臣一心,官民和睦,百姓思定,貿然進軍,真的能勢如破竹,取上京龍泉府如拾草芥,不費吹灰之力嗎?
面對各方質疑,李茂堅持己見,他說服了反對派中地位最高、影響最大的馬和東,調整了十三個抗命的高階將領,砍了一百多顆胡言亂語者的人頭,任命金梯邕為副帥,強押兩萬七千大軍,義無反顧地向渤海國發動了侵略之戰。
第516章 東征像場夢 上
渤海國此刻並不想跟李茂打仗,它要安定,只有安定才能發展經濟,恢復國力,掌舵人大嵩璘一直避免與周邊勢力發生正面衝突,甚至可以做出一些有損國格和他本人聲譽的犧牲,譬如與新羅媾和,放棄平壤城;向李茂示好,撤除屯駐扶余府的重兵;與世仇靺鞨人和解,將自己的侄女嫁給靺鞨首領。
當李茂藉口渤海對大唐不夠恭順決定興兵討伐時,臥病在床的大嵩璘以罕有的韌性,排除一切困難,仍舊試圖透過外交手段謀求妥協,避免戰爭的到來。他準備了一份喪權辱國的條約,不惜犧牲自己的一世英名來為渤海爭取時間。
渤海國的使者往來數次,試圖以稱臣、納貢、割地為條件換取和平,皆被李茂拒絕。
直到李茂的東征大軍已經上路,大嵩璘才含著淚對大元瑜和朝中重臣說:“渤海復興無望了,李茂斷送了我國前程。”
渤海國因為國王的這句話而陷入舉國哀傷之中,表面平靜,實際激流暗湧的政局趨向清明,面對亡國滅種的威脅,渤海國各勢力空前團結起來,散居在森林裡的各獨立部落也暫時向王軍停戰,進而摒棄前嫌,紛紛向自己的國王效忠,並派遣自己最優秀的子弟前往上京龍泉府,充當王宮衛隊,誓與入侵之敵血戰到底。
渤海國舉國抗戰的訊息傳到遼東,已經被壓服的反對聲音又冒了出來。李茂不為所動,仍舊下達了出征令,他的一意孤行、固執己見和獨斷專行引了許多人的不滿,但遼東的天下已是鐵板一塊,沒有人能撼的動他的權威。
元和八年立秋後的第八天,兩萬七千大軍由各地彙集至遼州新城,參加盛大閱兵,觀眾二十萬。當一個個整齊的方陣行過閱兵臺時,原來反對東征的聲音頓時銷聲匿跡,這支旗幟鮮明,衣甲鮮亮,豪氣沖天的百戰之師,有什麼理由會敗給渤海人?
經過大嵩璘的努力,渤海國已經欣欣向榮,重新迸發了生機,滿地都是金錢,處處都是美女,這樣的好地方不趁著他暫時還虛弱過去搶上一把,難道等著他崛起後來搶自己嗎?
李茂也豪情萬丈,短短几年時間,自己的麾下就有了這樣一支強大的軍隊,士兵們的確存在著厭戰情緒,但一旦仗打起來,他相信這支軍隊能經受得住考驗。
閱兵過後,各部陸續開拔,先鋒軍兵馬使石雄,督率第三師主力先行一步,打個前站。馬和東押中軍續後,常木倉為後軍都統。
李茂臨行前一晚宿在芩娘屋裡,或是因為太疲憊的緣故,一連兩次都是半途而廢。
芩娘恐他難過,手口並用勉強助他成了一次,後寬慰道:“你好幾天沒閤眼,太累了,今晚就算了。我前些日子被你折騰的腰還疼,委實再難伺候你這頭猛獸。”
李茂笑了笑,依言睡下,芩娘側身伏在他身邊。
“幾乎所有的人都反對東征渤海,我現在就是孤家寡人。今日閱兵過後,一陣怪風把旗杆吹斷了,有人說是不祥之兆,勸我終止東征,被我打入了監牢。你跟我說實話,我這次難道真的是做錯了嗎?”
芩娘溫柔地支起身子,想了想說:“這幾年不停地在打仗,遼東的地盤越大越大,你的聲望越來越高,官也越級連著跳,由崖州司戶變成了太子少保,你功成名就,青史留名,可是對普通人來說,打仗畢竟是件兇險萬端的事。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李茂聽到芩娘胡亂嫁接的詩,輕鬆地笑了笑。
“他們今日別過父母妻兒隨你去了,明日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