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太戀家,什麼都要收在家裡,擺在自己能看得到的地方。用來成就大事的數萬精兵,絕大部分都被他部署在成都附近,乃至四周天險無人駐守,致使官軍一日千里,踏險關如履平地。
“成都牆高池深,又有重兵駐守,以高崇文現在的兵力斷然不敢進逼城下,那樣只會陷入重圍,乃是自取滅亡之道。”盧文若先給劉闢吃一顆定心丸,繼而為他謀劃道:“我們在綿州城北的鹿頭關、萬勝堆修築連體柵,拒敵於綿州之北,使其進有堅壘,退又不甘,空耗其糧料,待明年春末夏初,必有大變。”
劉闢想問明年春末夏初這個大變是個怎麼變法,卻又沒好問出口,低頭盤算了一會,抬起頭,賠笑問道:“鹿頭關方面,你看出兵一萬可夠?”
盧文若擰起眉毛,陷入沉思。
他的心裡其實早有計劃:“鹿頭關至少得有五萬兵馬,方能保萬無一失。”
“五萬?!”劉闢驚叫了一聲,五萬兵馬一去,成都可就只剩不到兩萬人了。
“這個……能不能少點,兩……哦,三,三萬如何?”
“三萬,不能少了明公。”
在盧文若計劃中鹿頭關只需駐軍兩萬就能達到目的,不過深知劉闢戀家性格的他,卻不敢一開始就說兩萬,他知道劉闢必要討價還價。
“唉,三萬就三萬吧。”
劉闢腮幫子上的肉猛烈地抽搐了一下,只覺得一陣肉疼,分兵三萬去綿州,成都就只剩下四萬人了,這點兵力應該也夠了,但似乎又有些不大夠。
劉闢暗下決心回頭再設法從這三萬人中扣下三五千,五六千的,只要手段得當,諒必他的老友兼謀士也無話可說。
“目下卻要使個緩兵之計,拖一拖高崇文,最好能拖到明年開春。”
在鹿頭關修築營寨壁壘需要時間,調整兵力部署也需要時間,盧文若給劉闢獻的緩兵之計,就是上表向朝廷請罪,藉此拖延時間。
李康被俘後,他的舊部和子侄在成都和長安兩地展開了聲勢浩大的營救行動,其外甥盧西安在京城活動未果後,一路追到劍州城,請見李茂,求李茂設法斡旋救他舅舅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