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的夏州第一猛將接二連三地敗在李茂手上,因為失望而痛哭,李茂非但沒有趁機羞辱,反而把這場生死之搏說成是彼此間的一場小切磋,這不是壞楊紅歡的名聲,而是在成全他的面子。
那些所謂李茂折辱邊地大將的話完全是惡毒的挑撥,是卑劣者離間夏州和朝廷的鬼蜮伎倆,完全不值得一曬。
邊將敬英雄,李茂有勇有謀,堪稱英雄,值得敬重。
眾將預設了李茂對時局的掌控,接下來的許多事就變得簡單起來。
李茂督促屯駐在夏州城外風沙堡的楊日產立即投降,時限是一天,一天之後,楊日產若不歸順朝廷,夏州便出兵討伐。
楊日產是楊慧琳手下唯一堪稱將才的人,被楊慧琳視作心腹親信。楊慧琳被殺,楊日產惶惶不可終日,楊仁琳勸他起兵反攻夏州,楊日產覺得沒甚把握,不肯執行。卻又留楊仁琳在營中。楊仁琳恐他謀害自己,殺了楊日產派給他的兩名衛士,連夜逃之夭夭。
李茂敦促他歸降,楊日產盤算自己一旦放棄兵權,很有可能被害,欲要逃走,家眷和家產又都被李茂扣住,一時猶豫不決,眼看一日限期將至,楊日產焦躁如熱鍋上的螞蟻。
部屬見狀,知其必敗,遂鼓譟衝入中軍帳,一條麻繩綁了楊日產去向李茂請功。
楊慧琳已死,他的死黨常榮臻被殺,楊仁琳逃匿,楊日產被擒,堂弟楊紅歡、外甥鄭大坤反正,楊氏一族被連根拔起。
黑暗終於退去,黎明到底到來。李茂命人敲響三通驚雷鼓,召集城內外將領集會。事先他和張鶴仔細分析過,結論是夏州內外將領中已無楊慧琳的親信——至少願意鋌而走險為他死的將領是再也尋不出一個了。
楊日產被關在正堂外的站籠裡,正堂入口處的廊下懸掛著楊慧琳、常榮臻的人頭,諸將入堂,戰戰兢兢,驚疑不定。
李茂當眾宣讀密詔,以安軍心,又當眾宣佈楊慧琳、楊仁琳、楊日產、常榮臻等人的罪過,定楊仁琳為欽犯下令在夏州全境搜捕。
此後李茂宣佈了對討逆中立功人員的嘉獎,李茂言出必行,讓夏州將士刮目相看。一時軍心穩定。又出榜安民,督促虞侯上街,彈壓作亂計程車卒。闔城百姓因此安定。
楊慧琳叛亂從策劃、實施到結束不足一個月,影響所及只夏州附近,亂平時朝廷任命的夏州招討使、河東節度使嚴綬尚未渡河,先期渡河的先鋒兵馬使阿跌光進,阿跌光顏兄弟正在河邊休整。河東軍紮營處距離夏州尚有兩百多里。
其餘各道討伐軍尚在組建中,即便是行動最快的朔方軍也要到一個月後才能開拔。
李茂派秦墨、張琦快馬回長安報訊,李純聞之楊慧琳已被張鶴斬殺,大驚,急問秦墨:“張鶴是何人?”
秦墨道:“楊慧琳新近任命的衙內兵馬使。”
李純讚道:“大義不虧,丈夫也。”
下令擢升張鶴為夏州刺史、充夏綏節度留後,杜黃裳進言道:“張鶴本是卑將,楊慧琳欲謀大事,擢升其為衙內兵馬使,連升數級,在軍中資歷淺薄。他為李茂策反,以下犯上,雖大義不虧,私德終不完美,留此人在夏州,恐難以服眾。以臣愚見,可將此人加官進爵,另移他鎮安置,朝廷再遣重臣鎮撫夏州。”
李純恨李演畏縮不前,堅決不肯再用。日前已將他貶為吉州刺史。
李淳沉吟了一下,問道:
“以愛卿之見,何人可鎮守夏州?”
杜黃裳道:“鴻臚少卿、右威遠軍使、遼東經略使李茂。”
李純笑道:“他自然有這個資格,朕也相信他有這個本事。不過朕還有要事要交辦他,朕觀劉悟此人深沉有謀略,可以重用。”
杜黃裳道:“劉悟資望不足,尚須歷練。可調司農少卿張弘靖為夏綏節度使。”
李純道:“若然是他,朕也就放心了。”
司農少卿張弘靖剛由東都升遷至司農少卿,屁股還沒坐穩,好事便凌空而降,張弘靖不覺感慨自己這回是抱對了大腿,杜黃裳果然是名不虛傳。
接到聖旨後張弘靖入宮謝恩,李純面授機宜道:“橫山南北的党項部,近來連番作亂,有司稟報說是吐蕃人在暗中攛掇,卿為朕查明原委,定出處置之策。京西地近朝廷腹心,絕不可讓胡虜染指。”
張弘靖領旨,出宮後只覺得頭大如鬥,他是第一次外放邊鎮,第一次領軍鎮守地方,對党項人也並不熟悉,真不知從何入手。
欲求教杜黃裳,門客告訴張弘靖杜黃裳被欲舉薦李茂為夏綏節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