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3部分

震一改想法,並沒有讓蓬壺島道場處於世人見聞之外,那或許是祁震境界突破的又一個關鍵。

其實何茗也感覺,與其讓東海劍仙如同隔絕於世外一般、孤傲不群,倒不如徹底向世人展現,不卑不亢、正視自我非我,這不也是劍道修煉的關竅嗎?

於是,在五千多名修士落足之後,蓬壺島道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變化,清虛峰與朝霞峰上,亭臺樓閣往往在晝夜間便興造完成,各種奇妙而相互勾連的風水格局、能守護形神氣息的丹房靜室,甚至藥田靈圃都有了初現的規模,儼然一幅仙真福地,不下中州任何一家。

598。第598章五行

祁震當然知道這些外來的仙道修士正在蓬壺島各處鑿建營造,這其實也是他樂見的。

道場福地的打造,本就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加以歲月積累方能功成,祁震若是一人或者數人來營造,不僅僅花費時間漫長,而且自身智慧見聞也會約束道場福地可以囊括的氣象格局,容易變得狹隘短淺,這是與祁震宏願最不相符的。

所以有五千多名仙道修士參與營建蓬壺島,當然大大減少了祁震的麻煩,雖然其中各式造物境界有別,但對於祁震來說,多種多樣的外在展現,才能夠體現萬法歸宿。

而在傲群峰頂,祁震將四件事物各自取出,以化身修為虛捧半空,元神不斷感應透徹,而且慢慢與已經化入傲群峰的庚金菁英相匯流,形成一股龐大無邊的洪流,雖然強盛,但如同深海中的漩渦,難以被外界察覺。

五行菁華,流轉不息,已經不能以等閒世間靈氣激盪來揣度,而是一種趨近本源、法則的力量,是世間一種自我的展現。

祁震忽然明白過來,所謂五行菁華,或許並不僅僅簡單是世間本源法則,而是經由人類、或者文明本身提煉純粹之後,對自然、對世間的認識。

為何遠在太古紀元,最早自感成靈、具備自我意識的,偏偏會是建木雲松?為何後來成為最極致的本源法則之力的,會是五行?

最顯著的一點,當初除了四方異獸之外,還有別的強大存在,正如聖威麒麟,不屬五行本源之中,天生駕馭雷霆的莫大威能,即便死後也身化麒麟砂,惠及後世。

若以如今祁震境界看待,聖威麒麟雖無仙道修為,但自身境界層次,也已經摸到分剖陰陽之境,陰陽互激勾牽,雷霆自生,本身也幾乎於天地法則,然則也沒有創造出五行菁華這樣的本源法則。

五行菁華的存在,也與四方異獸無絕對關聯,他們各自掌握的本源法則,早在他們脫離洪荒矇昧之前便出現,那是否能說明法則本身無需被認識感知,就能存在?

祁震在體會著五行菁華間,元神也在作推演,卻發現並非如此。

世間法則,說有是有,可說無亦是無。

不管是世俗凡人還是仙道修士,其人生存於世間,本就不可迴避地要遵循世間法則而存,萬物有生有死,就是法則之一,雖然至淳至樸,甚至無可參悟透徹明白,但就是存在。

五行本源法則,自然絕非靈氣激盪之屬,而是一種萬事萬物生滅迴圈的玄理,從事物的萌芽發端、到勃勃成長,如日中天過後,漸趨而下,最終死寂湮滅,又成為新事物出現的基礎,化作新迴圈的開端。

其實只要還在這個世間,就不可能擺脫這種迴圈,祁震猜測,即便玄天三聖也是如此。

既然是本源,那麼可見五行菁華互通流轉,實在是抓住了一切事物存在根本,是一種無可阻斷的變遷。

想明白這一點,祁震忽然感覺有些看透了,自己發宏願,無論最後印證成與不成,終歸是親身體會了一遭,哪怕真的失敗,也不過世事迴圈變遷。

“難怪三聖都是這般冷眼觀世。”祁震心中默然,如今,他自己也終於有了這般看待事物的眼光,彷彿有些不情願。

唯一讓祁震還是感覺好奇的,就是霸仙老人的怨恨之意,雖說這股怨恨憤怒至今仍然存留在祁震腦海深處,與殘破的記憶一同,但並不能影響如今的祁震半點分毫,祁震也沒有將其磨滅消除的想法。

“罷罷罷,自己的路,終歸是要自己走。”

祁震深納一氣,自來到蓬壺島上閉關,已有十餘日,此地修士聯手合力,雖然不敢說將偌大蓬壺島徹底變成海外仙府,但好歹已經初具規模,而且也有部分修士幹上了癮,畢竟營造道場福地,本身就是修煉的一種過程,對於宗派羸弱、缺少落足之處的修士來說,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除了可以親身參與,還有足夠的模仿學習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