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之,任何法力神識都毫無作用,可是自己體內的情況卻是能夠掌握清楚。祁震雖然不知道這到底是如何做到的,但是身處於幻境的他,還是能夠了解現實當自己體內情況如何。
也是說,在幻境之內進行修煉,在現實當也有完全同步的反饋,只是在幻境之,無法運使法力神識來印證自己修為如何罷了。
而此時祁震手裡的書卷並非直言如何修煉,而是這片書海的目錄。
想來也屬正常,這光是目測便超過十萬卷書冊典籍,光是要找到自己的目標便有難處,若無目錄索引,簡直是跟大海撈針一樣困難。
好在祁震所要修煉的乃是《玄心鑑》根本大綱,位置離自己不遠,起身走了幾步便已經找到。
從書櫃艱難地取出十餘卷厚重書冊之後,祁震看了看好像沒什麼變化的兩邊書櫃,想到眼前典籍不過只是大綱的一小部分,內心也有幾分壓迫感。
“真沒想到,我當初還以為,像《玄心鑑》這種萬法之宗的神功典籍,必然是言簡意賅之作,事實卻大不相同……”祁震低聲地自言自語道。
《玄心鑑》之所以成為萬法之宗,乃是因為其內所蘊藏的知識,乃是從古到今近乎一切的知識,從天地理、到日月星辰,大到河流山川、小到溪流石卵,從鳥獸魚蟲、到龍鱗瑞獸,甚至是古各類的煉氣之道,到世俗帝王之道,無所不包、無所不容。
“原來萬法之宗、還真是萬法之宗啊……”
祁震開始感覺到自己是多麼的渺小了,相對於這個世界,自己簡直是渺小的無以復加,算修為再提高十倍,還是略顯渺小。
《玄心鑑》之的內容,是整個世界的縮影,甚至不能說是縮影,幾乎是整個世界,身為人所能瞭解到的一切極限。
祁震已經無法想象《玄心鑑》是如何被編制出來的了,因為內的內容並非是久遠之前被編寫出來的模樣,而是不斷地依照著這個世界的發展、人世的浮動變化,而同步地發生著變化。
人世間若是多了一本書、多了一分學識,《玄心鑑》也照樣多一本書、多一分學識,這樣的境界,根本不是尋常法術所能達到的,這是徹徹底底的大神通,通天徹地的大神通!
深感自己猜測正確的祁震,慢慢壓抑住內心的震驚與激動之後,緩緩翻開大綱內容,只見引入眼簾第一句話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祁震在拜入玄天宗之後,在霞風洞府之也閱讀了不少藏書典籍,其有一卷名為《太道》的經典,僅有五千字左右的長短,字頗為詰屈聱牙,內涵許多經世道理,雖然並無直接指導修煉的字,但是對祁震頗有啟示,而其,正是有這一句話。
“沒有想到,在《玄心鑑》大綱的開篇竟然也是這樣的一番話,《玄心鑑》所汲取的智慧無遠弗屆,第一句話在此,必定有其深意。”
《太道》原的本意,溯光真人曾經做過註釋,所謂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表面,是天地對待世間萬物都如草扎祭祀之物一樣,可以隨意對待和拋棄之物。
實際,《太道》最喜好用相較對之語,所謂“不仁”,實乃“大仁”,其根本在於平等對待一切事物,帝王不農夫高貴,參天巨樹跟路邊野草在天地眼皆無高低貴賤之分,乃是一種極高的境界。
但同時,溯光真人另外也有一條註釋
天地之所以不仁,乃因萬物不可超脫於天地而存,亦無長久於天地之物,在天地間,萬物確如芻狗,萬物生滅皆於一瞬,天地不仁,乃因天地不須有仁。
祁震知道,溯光真人也是修練過《玄心鑑》的人,不知道這句註釋是他老人家在修習《玄心鑑》之前還是之後寫下的,但是此時此刻,的確讓祁震內心浮現起關於天地與萬物的思考。
無論哪一個解釋,放在《玄心鑑》大綱開端皆有其道理,而不知道其編著者到底是怎樣的心態來寫下這句話的。
祁震修為在天下仙道之,並不算高,但是他的眼光卻絲毫不低。早在祁震接觸修煉的當下,便已經見識過如霸仙、玄天宗、麒麟砂等等諸多世人難得一見的事物,所以結合種種經歷見聞,祁震對這句話的思考尤為深入。
神通法力強如霸仙老人,一樣殞落無名,在蠻荒如天南之地、偏遠如紅石城祁家,在一介經脈堵塞小兒手才重見天日,到底是幸或者不幸?
霸仙老人當年的修為近乎直指問道長生,但也終究化為黃土,在天地看來,不過短暫得如蟲豸一樣的生命。
祁震可是接受過溯光真人傳下的拿到千古神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