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其實,連他這個次輔也給捎帶了進去。
“你……。”
首輔劉健右手指著李東陽,整個身子都在發抖。
他可是內閣首輔,這大明朝臣子中最為尊貴的,是百官之師,何曾被人如此罵過,更何況,是比擬宋之秦檜。
“元輔已然適應瞭如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已然是聽不進旁人的勸告了。”
“凡事,不依著大明律去做,不依著證據,僅憑自己猜測,就要如此。”
“元輔,變了。”
楊廷和痛心疾首,卻是搖頭不已,走出了書案後面,已經在內閣的殿‘門’前了:“若是元輔認為,這內閣容不下楊某,那,這內閣大學士的位置,楊某辭去,也就是了。”
“楊某得先帝恩典,卻是不敢坐那以自身剛愎,阻礙大明朝前進的道路,更不敢以自身剛愎,去猜測冤枉官員,若是如此,楊某死後,無言於九泉之下,面見先帝。”
第四百九十一章賜死
楊廷和拂袖而走,內閣當中,卻是隻剩下了面面相覷的次輔謝遷和閣員李東陽了,好在,楊廷和的話雖然捎帶了次輔謝遷,可,其意,卻是針對首輔劉健的。。
是以,次輔謝遷,卻是很快就反應了過來的。
而此時,首輔劉健嘴‘唇’都在發抖,雙眼眯縫在一起,不知道在想什麼,甚至,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了。
剛才的話,若是出自旁人之口,對劉健這個內閣首輔的觸動或許還沒這麼大。
可,這話,卻是出自楊廷和這個內閣大學士之口,這,對劉健的打擊或者說是影響,就是巨大的了。
“我去看一看。”
李東陽這個內閣的老好人終究是反應了過來,衝著次輔謝遷點了點頭,示意其留下照看首輔劉健,而他,則是去追楊廷和了。
畢竟,剛才,楊廷和的話,或多或少,也連帶了次輔謝遷,這個時候,若是讓次輔謝遷去追楊廷和,卻是有些尷尬了。
是以,只能是他去追了。
楊廷和不能不追,今個的事情,絕對不能鬧大的。
如今,朝廷的局勢原本就不妙,若是楊廷和真的負氣,辭了大學士的封號,出了內閣,那,可就真的糟了。
而且,最為主要的,一旦楊廷和離開內閣,怕是要有一些連帶反應的。
楊廷和,堂堂的內閣大學士,當今聖上的帝師,無緣無故,為何辭去內閣大學士?
這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一旦今個內閣的爭執傳了出去,對劉健的評價,可是出自一位內閣大學士之口。
而且,楊廷和在士林的聲望影響極大,一旦傳出去,對劉健這個內閣首輔的評價可想而知,最起碼,劉健的名聲,是要因此極大受損的。
且,最為主要的,是楊廷和辭了內閣大學士。
內閣大學士,可是所有讀書人夢寐以求的位置了,若非無奈,誰會願意輕易辭職?
這,豈不是坐實了楊廷和對劉健的評價。
這世上,最怕的,就是如此了,一旦有人因為某件事做出了極大的犧牲,那,無論對錯,事情的輿論,都會朝著做出犧牲,眾人眼中受了委屈之人傾斜的。
更何況,楊廷和所說的事情,是有些軌跡可尋的。
是以,這事,一旦鬧開了,對內閣,將會是個極為沉重的打擊,尤其是如今朝局不穩,內閣一旦出現了變故,對整個朝廷的影響,都是極為巨大不利的。
內閣發生的這些,曾毅自然是不知道的。
此時的曾毅,已經出了皇宮,在京城的寧王府了。
雖然皇帝已經下定決心,要賜予寧王三尺白綾了,可,畢竟,之前大朝會還沒有開始,不宜見血。
是以,這三尺白綾,一直沒有賜下。
今個,大朝會已散,卻是賜下三尺白綾的時候了,而曾毅,就是帶著三尺白綾去的。
這,也只能怨寧王朱宸濠自己了。
若是寧王朱宸濠只是有謀逆之下,那,還沒什麼,可,其錯就錯在,不該和白蓮教勾結。
若不然,只是家事,以正德的‘性’格,肯定是要繼續留寧王一命了,可,牽扯到勾結外賊,那,是絕對不能容的。
“是來送本王的嗎?”
寧王朱宸濠是在書房內見的曾毅,兩人都沒有行禮。
寧王朱宸濠也知道他自己情況的,這次,他在劫難逃了,瞧瞧如今寧王府內的錦衣衛,再一次把他軟禁,就能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