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的幾名刺客也被飛龍軍的騎兵們包圍了,然後一頓長槍之後,這些刺客也都紛紛倒地。
大唐的皇帝李隆基竟然遇刺了,慶王李琮重傷,還有數名朝中大臣死於刺客之手這件事情很快就傳遍了長安城,然後整個大唐都知道了。
隨後就是漫天的謠言傳開了,有人說是楊成派來的刺客,有人說是吐蕃人,也有人說是一些朝中權貴不滿皇帝讓他們出錢,於是才會出手刺殺皇帝,一時間謠言四起,雖然官府已經下令散佈謠言者斬,但是依然擋不住謠言四散開來。
但是,隨後,很開就傳出了皇帝李隆基病危的訊息,然後還是皇帝李隆基已經死了,於是謠言越來越厲害,甚至還有人傳言太子已經登基了。
但是,面對謠言,此時的李隆基確實已經沒有力氣出來闢謠了,因為李隆基身體已經是六旬之年了,收到了很重的劍傷,此時這個時代對於傷口的處理還沒有達到後世的程度,所以李隆基的傷勢也會很快好起來。
於是,整個長安城就變的詭異凝重起來了,眾人都在思量著皇帝能不能活過這一劫,但是很多人都認定這是不可能,皇帝年事已高,所以很多人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太子身上了。
只是,太子已經是一個廢人了,於是長安城中就開始暗中盯著太子的言行了,慶王李琮此時也受傷了,而且慶王早朝中沒有力量,一時又受傷了,自然是坐上皇位的機會就少了很多。
而且眾人知道,此時手中握著重兵的陳玄禮倒是成為左右大唐局勢的人了,只要皇帝李隆基死了,那麼他就可以作用皇位的繼承人了。
但是,此時的皇帝李隆基依然沒有徹底病危的樣子,眾人知道陳玄禮對李隆基的忠誠,只有皇帝李隆基沒有死,他就不會支援任何人,只會聽命於皇帝李隆基的號令。
於是,本來雄心勃勃的征討隴右的計劃也具徹底泡湯了,陳玄禮的大軍開始沿著長安城佈防,而且長安百官的注意力也全部都指向了皇帝李隆基,看著皇帝李隆基什麼時候駕崩,於是時日一託就進入了秋季。
但是,皇帝李隆基依然沒有訊息傳來,傷勢是好還是壞,只是偶爾會有人說皇帝的傷勢很不穩定,說不好。
此時,一個人已經有些按捺不住了,這個人就是安祿山,安祿山沒有想到竟然沒有殺掉李隆基,派出去的人憑藉著慶王李琮是身份已經接近了李隆基,但是最後時刻還是被人攪亂了。
第395章安祿山的計劃
李巖冷冷地看著遠處的夜空,此時他已經不再是之前的那個衝撞的少年了,父親李復的離開讓他獨自承擔了所有的事情,同時也讓之前有些青色自傲的少年此時已經變的更加沉穩成熟了。
當初李復自信地帶著吐蕃國師墨迪一同前往楊成的府上,準備將楊成除掉,但是結果是卻是取得所有人都沒有回來,這必然引起了李巖的警覺,他當然知道父親李復是去那裡了,也知道是誰抓了父親。
當時的李巖也曾經衝動過要去楊成的府上將楊成抓捕回來,但是最後他還是忍住了,他知道父親身邊人手的厲害,還有吐蕃國師墨迪,既然這些人都被抓了,那麼他去了也是沒有。
於是李巖忍著心中的劇痛,開始接管李家的事業,隨後就將李家的事業開始全部轉為地下,然躲避了起來,他知道這個時候絕對不是在猶豫的時候,父親被抓了,弄不好他們明天就會被抄家了。
隨著李巖轉入地下,李家的產業也漸漸地被他開始接手,但是隨著李覆被楊成抓捕的訊息傳開,之前投奔李復的人開始離心了,他們對李巖這個傲慢的“太子”沒有信心,然後就紛紛離開了。
當李巖將李家的所有事情理順之後,李家的基業已經少了一大半,留下都是忠於父親李復的老人了,於是李巖忍著心中的悲愴,在沒有救出父親的情況下,和李家的老人商量了之後,決定暫時引人了起來。
此時,李巖的身份不再是李家基業的繼承人,這個身份已經被他深深地掩埋了起來,此時他只是一個安祿山的幕僚。
李巖最後決定投奔了有野心的安祿山,然後送上了大量的金銀和兵器,資助安祿山造反,同時開始和安祿山的另外一個軍師高尚兩人開始為安祿山出謀劃策。
但是高尚對於李巖這個心機頗深的少年還是非常防備的,最後兩人經過暗中較量,高尚最後留在了安祿山身邊,成為了首席軍師,李巖責備安祿山派到了長安,負責刺殺李隆基之事。
對於這樣的安排,李岩心中也非常高興,李巖自然不想留在范陽那個不是自己地盤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