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也略微猶豫了一下,他認定李享有罪,但是也不代表楊成即使一個功臣,畢竟楊成剛剛回到長安,然後就突然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事情還是有些蹊蹺的,所以李隆基才會又將目光轉向楊成的,同時一雙似乎可以看透一些的眼神就那樣清冷地看著楊成。
楊成經過剛才的歷練之後,心中的猶豫和糾結已經完全消失了,聽到李隆基這般直接的問話之後,楊成絲毫沒有任何的猶豫,就直接說道。
“啟稟陛下,臣奉旨押運錢糧回到長安,剛剛進入明德門不久,就被陌生的刺客和唐軍裝束的人偷襲,隨後就是上百騎兵的偷襲,然後就是太子領著大軍出現在明德門下,臣就這樣開始和太子身邊的人馬對戰,知道一路來到興慶宮外。”
楊成說的直白有力,完全沒有任何的猶豫,其實事實也是如此,太子自己做了虧心事,也根本沒有力氣辯解。
李隆基看著楊成傾城的眼神,沒有說謊的感覺,心中也糾結了起來,但是隨後就釋然了。李隆基知道是自己有些多心了,畢竟楊成剛剛到長安城,怎麼可能和太子牽扯關係,也根本不可能參合到太子的事情中來。
於是,李隆基心中認定事實即使楊成所說的一般,楊成是在進入城門的時候受到了偷襲,然後才被捲入其中的。
至於楊成為什麼受到偷襲,在李隆基看可能是太子的亂兵要製造混亂,畢竟楊成當時領著大軍入城,還有眾多的民夫苦力,一旦這些人在長安城中亂了起來,到時候就可以讓太子乘機對興慶宮動手了。
李隆基心中對於自己的這個想法越想越覺得有道理,隨後就認定楊成是被捲入進來的,應該和太子謀逆的事情沒有任何關係。
李隆基關心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誰站出來反對他了,要謀逆兵變的人,對於其他的事情,李隆基根本沒有心思理會。
但是此時的事恰恰相反了,其實沒有人出來謀逆,太子動用禁軍中的力量是想對付楊成,本來是想著在製造混亂,然後陷害楊成偷襲明德門,太子同時也想混一個殺敵的功勞,到時雖然他是隨著禁軍一起去的,但是在太子李享心中認定那是場面一定是一片的混亂,到處都是自相殘殺,絕對沒有人注意到他,甚至事後也不會有人糾結太子當時是怎樣出現在明德門下的。
但是事實卻是太子到了之後,發現明德門下竟然是空空如野,只剩下楊成和一眾親兵,沒有任何的混亂,也是太子領著禁軍而來的事情也就被坐實了。
此時,看到楊成一臉的堅毅,李享心中也是一陣的悲慘,他此時對於楊成是不是陷害他也開始動搖了,畢竟當時楊成喊出他要謀逆的話是不是陷害他,李享此時和拿捏不準了。
畢竟以當時楊成的處境,先是受到了不明身份刺客的偷襲,然後就是一隊騎兵的進攻,隨後就是太子李享領著大軍出現。
無論是誰,看到這樣的場面,都會感到不安的,認定太子謀逆都是合情合理的,於是此時李享對於楊成的話也開始有些猶豫了,他猜測楊成可能不是在說謊,甚至看到他時就認定他是謀逆的,所以才會領兵逃命,然後到處吆喝他謀逆的事情。
楊成也是沒有想到他的一個臨危應變竟然是這樣的一個效果,甚至還將太子脫下了水,完全超出楊成的意料,一切都是在陰差陽錯中發生的,也註定了這個令楊成驚愕的結果。
然後李隆基冷冷地說道:“將太子打入大獄,嚴加審問。”
李隆基的話一出口,頓時讓李享癱坐到了地上。
隨後幾個禁軍就走了進來,然後將李享拖了出去。
隨後,李隆基就將目光轉向了楊成,冷冷的臉上突然露出一絲笑意,然後輕輕地說道:“楊成,你做的很不錯。”
第231章寸步難行
楊成聽了李隆基的話之後,身上頓時一凝,心中緊張不已,雖然李隆基的話是在贊同楊成做的不錯,但是楊成還是感覺事情似乎並不是那麼簡單,而且楊成似乎也聽出了一絲不對的感覺。
然後楊成立刻朝著李隆基說道:“楊成身為臣子,忠君做事是本職,這次淮南道之行遇上太多的事情,楊某是武將出身,遇事處理的方式可能在外人看來就有些極端了。”
李隆基聽了楊成的話之後,尤其是楊成提到自己是武將出身,心情反倒平和了一些,此時李隆基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置楊成。
此時,反倒是楊成提醒了李隆基,楊成是武將出身,而且還是一個善戰的武將,這樣武將還是放到邊地的好,這樣也可以免除朝中百官和長安權貴們的攻擊和不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