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營,同時還配有巡查隊。
太守和校尉負責軍事訓練,書記官和錄事負責民政生產,楊成也是在一開始就將軍陣分開了,並且嚴格設定了兩人之間權利範圍,同時楊成還讓巡查隊出於**地位,可以督查軍政任何人。
楊成設定巡查隊不僅是為了防止**,同時也是為了監視治下,這些巡查隊都是軍人組成,楊成將巡查隊定位為後世納粹帝國的蓋世太保,也就是強大的武裝警察,監視治下的一切。
隨著楊成在瀘州折騰了三個月,小小的瀘州終於是初具成型了,近百名官員和數百名小吏也全部赴任了,並且也按照楊成制定的行政制度開始辦差了,也漸漸地開始適應新的政法方式了。
這這些官員中一般都是楊成軍中立功的軍士,他們被提拔為地方官,並且楊成將治下的形成制度也是建立在軍事基礎上的,所以這些軍人非常適合這些官職和差事。
然後身下的官員就是從瀘州招募的一些文人了,這些文人起初還對自己進入楊成匪軍之中感到無奈和悔恨,但是隨著這些人上任之後,這些人漸漸地開始感受到了做官的感覺,突然間心態就轉變了。
這些文人都是貧寒子弟出身,在大唐這個論出身的朝代,他們沒有驚世的才學是無法進入仕途的,但是楊成的到來卻是讓這些人突然間改變了。
並且楊成對於治下的官員的俸祿也是毫不吝惜,比同樣級別的大唐的官員要高,一時間讓這些開始心中還有芥蒂的文人很快就轉變了,這些人開始感受到官員的感覺了,一時間幹勁十足,很快就開始進入辦差之中了。
同時,楊城還在三個月的功夫裡制定了一套律法,這個時代的法令相對簡單,完全就是根據統治者個人的原因編制的,楊成的意願就是嚴法治理,所以制定的法令很多,尤其是對戶籍的管理和人員的流動,監管的最為嚴厲。
楊成知道他現在不是給這些百姓自由的時候,要知道他現在處在一個絕對危險的地步,時刻都可能被消滅,他需要治下的百姓全部安於各業,官吏盡職,給他提供更多的糧食和兵源,還有鎧甲和武器。
同時,楊成還將自己的制定的這套生產營的制度行政詳細地書寫到了這部律法之中,然後命令為《大業法》。
楊成這麼做也是為了儘快穩定地方,然後給治下的官吏們一套基本的行政懲罰依據和準則,同是也可以體現出和大唐的不同。
起初楊成還想將行政和律法也分來的,但是隨後看到這個時代這麼做有些浪費,首先這個時代的律法不像後世那樣完備,同時律法的審判非常簡單,完全是百姓的道德觀的審理,善惡非常清晰,完全就是民意的表現。
所以審問案件其實是一個州府非常小的一部分,甚至有點時候主官都不用出馬,下面的文書就可以負責審問了。
楊成隨後有成立了一個政令營,組織軍士和一些文人們學習他的這部《大業法》,這樣就可以保證楊成後續就佔領一個地方之後,就會有專業的官吏接管地方了,也不會像瀘州一般他在這裡折騰了三個月之久。
而且楊成知道他走的道路是完全不同於任何歷史上的稱王稱帝的做法的,他是將這是個時代的精英階級,也就是門閥士族,還有士紳權貴們全部除去了,然後爭取最廣大農奴的支援,然後建立政權的過程,所以楊成每到一個地方,都會被那些士紳和權貴們視為敵人,斌且楊成也會毫不手軟地將這些人全部除去。
所以那時楊成就得不到這些原有統治者的支援,也將這些地方的統治制度打破了,所楊成那是就需要大量熟悉他的行政制度的人接管地方,然後保證他們的不斷壯大和對這些地方的統治。
所以楊成成立了這個政令營,將民間招募來的一些文人和軍中一些軍事們進行培訓,到時候補充到地方的軍政之中,建立最基層的統治制度。
隨後,楊成忙完這一切之後,並且讓瀘州漸漸地走上了正軌之後,楊成心中也鬆了一口氣,看到地方穩定了,楊成心中也是漸漸地舒緩了起來。
畢竟這是第一個漢人地區,而是李唐統治了百年的地方,楊成起初還擔心他的這些行政制度無法執行,地方百姓根本就不戶擁護他。
但是,楊成發現了,其實維持皇權統治的只是那些權貴和士紳而已,他們一旦被除去了,那麼剩下的那些百姓其實是最善良單純的人,他們的追求只是為了吃飽飯而已,僅此而已,這也是楊成為什麼能夠如此迅速地在瀘州建立統治的原因。
第370章天下震動
楊成攻佔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