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8部分

電、象山海軍學校和訓練艦隊的名目可名不正則言不順,即便不給錢,海軍部還是賴死賴活的撐著,並因為朱斌的關係越活越滋潤

這讓老蔣非常不滿,但還沒有機會收拾,畢竟中央海軍和朱斌的特遣艦隊,一直不合群保持分裂衝突,他樂得旁觀

但現在不一樣,因為陳少寬的關係雙方要擰成一股繩幹了,且朱斌自己的體系強大,已經不怕閩系的影響和滲透那麼多年以來中央海軍積累的力量,馬上就要成為他擴張的巨大臂助,哪怕那些破船都不要,只要經過留學訓練的軍官,稍加磨合,其規模起碼擴大一倍不止

龐大而建制完全的海軍部,立馬就要尾大不掉到時候,他們學著日本海軍要求高的權力地位,直接越過軍政部而入主中樞,以軍事協理政治在軍委呼風喚雨不是不可能

那結果,就太可怕了何應欽原來還想不到,經過老蔣這麼一提醒,登時就是一身冷汗他忽然回過味來,為什麼朱斌一直不肯從政自始至終哪怕讓出權利,也要保住特遣艦隊的編制,以及蹲在一個區區少將的軍銜上不挪窩,搞不好,就是在等這一天啊

海軍一共沒幾個將領,板著指頭都不夠兩隻手的中將上將,就幾個人,少將都稀罕的要命,這麼一合併,年輕不起眼的他立馬就成了中堅實權派,到時候他直接主導海軍部,天知道能弄出多大的麻煩

海軍部,不能留了

歐陽格經營的那點基業根本不足以擔當大任,何應欽順著老蔣的提醒一轉彎,就有了靈感,美國海軍總司令部

幾乎一夜之間,粗略的框架就拉出來,隨後,一份由其鐵桿手下們起草的議案提交上去,《請議軍政部之整訓》

內容很簡單,軍政部作為中央軍事委員會和行政院之下的一個重要單位,長期以來的建設已經漸漸不符合軍事工作之需要,不免決策效率低下過於臃腫,當根據世界軍事變革之潮流,善加改良之

取消海軍部、陸軍部、空軍部之繁雜編制,按照戰時統一指揮協調之需要,自軍事委員會以下,軍政部垂直管理,設立三軍總司令部,分設海軍總司令部等三個部門,以取代原有“部”之有名無實的單位規模,有機調配各項資源,特別是各部及直屬中央之軍械、訓練等部門,使能上下協調,如臂使指,方能應對瞬息萬變之戰況需要

說的很簡略,也非常契合眼下時刻可能爆發的軍事戰爭衝突之需要,符合老蔣藉著中日全面開戰的可能機會,一腳踢飛了汪精衛領導的行政院,直接將全力機構從軍委會、軍政部完全垂直下到每一個軍事單位,行政院的交叉管理掣肘,滾一邊去

如果當真按照美國人的標準去搞,不說合適不合適,那麼按照中國國情,沒有美國人那麼財大氣粗,將原來分散的各種力量整合起來,使海陸空三軍相互協同,資源共享,貌似加的有效率,加的實用

但實際上呢?軍事力量方面,光看人數,無疑是陸軍最大,光中央軍快一百萬了,加上各路雜牌軍二百萬上下,似乎最強大但認真去看各家的資產,就會發現除了人數少,陸戰隊只有1個師以外,光是朱斌的海軍航空兵,就比中央空軍大了五倍不止那可是從基本的飛機設計、製造、飛行員培養、梯隊建設,一直到戰機編隊的全面性越

海軍不要說,同樣覆蓋了設計、製造、訓練和軍事指揮,多兵種合成,總之從裡到外,從小兵到艦長,從一顆螺絲釘到巨大的動力主機,沒有一樣是中央軍能比的,財力,人力,物力,大太多了

此前,海軍部是**部門,名義上歸軍政部管,但自己名下五臟俱全啥都不缺,已經成了一個自給自足的強大團體,只要整合吞併了中央海軍幾大艦隊,就完成從一隅到核心的轉化,接下來,就要尋求軍政大權的影響,他何部長,首當其衝

當真如日本陸軍的陸軍省\參謀本部,和海軍省\軍務局此種結構模式,直接越過軍政部影響國家政治,軍政部首先名存實亡,哪怕直接掛到老蔣的名頭下,光是話語權的分量,就多出十倍到時候,誰說了算都不一定陸軍,從哪個方面講也拼不過朱斌啊

若是那麼幹了,他何部長放哪裡去?軍政部可是強大的實權機構,離了這裡,他就成了無根飄萍,基本要靠邊站

所以不用老蔣多說,輕飄飄一句話,他自告奮勇的撲上前臺,揮起菜刀準備大開殺戒了

理由冠冕堂皇,不知道的聽上去滿是那麼回事,可玩政治的都清楚,如果真那麼幹了,朱斌忙活好多年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基業,只怕馬上就要分崩離析按照戰時國家統一管理體系,他名下那些工廠礦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