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梅花大鼓,落腔後敲起鼓套子,這時候,這伴奏的,可講究了。”
“怎麼個講究法?”
“第一個人,右手拿木楗子,打揚琴,而左手,卻去撥動第二人手裡拿著的三絃;而第二個人呢,右手把著三絃,左手搭十字,用左手按第三個人手裡的琵琶;第三個人,右手撥動琵琶,左手去拉第四個人手裡的胡絲絃;而第四個人右手拉四胡弓子,左手攥住四胡銅筒或者擊打揚琴。”
“這麼牛啊。”這種表演方式,郭小寶真是聞所未聞,所以,心中充滿了豔羨。可是,自己只怕是肯定參加不了的。他看了看趙霞和雲陽。雲陽肯定是唱的那個,趙霞不知道能不能做到一心兩用,同時彈奏兩種樂器呢?
這時,馬淇插嘴道:“一般來說,演奏一段《夜深沉》或者是《九把尖》。一曲結束,演唱者說幾句白口後,正常狀態奏大過板,唱小段《層層見喜》、《八變》,上下腔過後,奏《打新春》、《虞美人》。有時五音外加胡琴、笛、簫、叫六七音聯彈。”
郭小寶聽得驚呆了,在他看來,五音聯彈已經是十分困難,想想都難的了,卻原來,還有如此複雜的七音、八音啊,心中便萌發了退意。
其實,這種五音聯彈的表演形式,由來已久,一直可以追溯到清朝,咸豐年間成書的《餘墨偶談》中提到過:“咸豐中,都門彈詞,有名‘八音聯彈’者,其法八人團坐,各執絲竹,交錯為用。如自彈琵琶,以坐左拉胡琴弦者為壓弦,已以左手為左右鼓洋琴,鼓洋琴者以右手為彈三絃者按弦,彈三絃者以口品笛,餘仿此,又一人於坐外敲鼓節樂,音板悠揚,其書詞亦綿邈可聽,傾動一時。”
“怎麼,你們要搞五音聯彈嗎?”李忠見郭小寶做沉思狀,便出語問道。
“這個?”郭小寶還在猶豫的時候,趙霞卻在旁邊一口應下了,道:“是啊,我覺得可以一試。”
張廣陵問道:“你們怎麼安排人手啊?”
“就是這個煩愁啊。”郭小寶愁眉苦臉地說道:“目前,我們可用的,就只有趙霞一個。”
“哪個來唱,這五音聯彈可是,梅花大鼓的伴奏啊。”
“是我。”一個極其溫柔的聲音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