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6部分

了,但社會倫理那一關卻難過。好比試管嬰兒、合成胚胎、大機器生產……有人覺得這是福音,有人卻覺得這是倫理學的全面崩潰。

後來的結果,就是倫理也得與時俱進,科學發展總是為了讓人類過的更舒適更方便,將人類從繁衍的重任中解脫出來,任何人只要想,都可以輕輕鬆鬆的獲得自己的孩子,多好啊!

那一個時間段,女人們幾乎都放棄自然受孕了,所有的孩子都是用機器培育出來的,一個一個的孕嬰艙擺放在流水線上,看起來就跟機械化孵蛋差不多,調控時間,搭配營養,每一個環節都科學有效,等孩子出生了,就送還給父母。

這些孩子看起來都很好,和自然分娩的沒有什麼區別。

但就在所有人都放下心來,接受這項利國利民的新技術之後,壞了。

那一代人,都有一個類似的特質。

就是他們全都有一定的心理問題。

直接表現就是冷漠、脆弱、承壓能力差、自私、情感缺乏……

如果有一個兩個有問題,誰也不會拿著當事兒。

但幾乎全部中招,那就說明是真出問題了。

這種繁衍方式被暫停了,各種學者輪番上陣,分析其中的原因。

最後得出來的結論,就是如果胎兒是自然繁衍的,他們會敏感的感受到母體的心跳、情緒,到一定月份之後,還能聽到外界的聲音,跟著母體一起“生活”,一起“社交”,所謂的胎教就是根源於此,儘管胎兒不會懂那些東西,但他們的“潛意識”會記住,這會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的人格發育,決定他們以後會不會有更健康的心理狀態。

用那種流水線形式的育嬰倉,冷冰冰的,就算時不時的播放一些音樂啊講故事什麼的,也根本無法代替真正的父母陪伴。

既然根源找出來了,接下來就好辦了。

研究員很快研究出來了一款“行動式”育嬰倉,這種育嬰倉外殼是軟的,就好像一個水袋,完全模擬了真正的人體內部環境,然後還有幾個管子,負責收集母體的資訊素,比如情緒啦這些抽象的東西,將行動式育嬰倉“裝”到人體上,嚴絲合縫,父母說話聊天,唱歌講故事,包括心跳呼吸,都能影響到胎兒,就像真的懷孕了一樣。

等孩子發育好,該出生了,再將育嬰倉剝離掉就好了,方便極了。

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育嬰倉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夫妻雙方可以輪流大肚子,誰有空誰就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