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6部分

“我不同意,這個觀點,我覺得自從李登輝上臺以來他的一系列政治暈招正在影響著國民黨對於臺灣的控制力度,從他執政開始,李登輝就提出了兩個口號‘本土化’和‘民主化’。他利用本省籍長期受壓制,渴望‘出頭’的心理,極力煽動省籍矛盾,排斥大陸籍傳統勢力,為其推進本土化政策鋪路。由於國民黨在島內長期推行**統治,‘民主’已成了島內民眾的民心所向,李登輝利用這種社會情緒,將‘民主化’作為清理非主流派的重要手段。

1991年,李登輝主匯出臺了國統綱領,其間含有兩岸是‘對等政治實體’之意,並將兩岸發展程序劃分為近中遠三個階段,提出祖國大陸幫助臺灣加入國際組織的無理要求。他多次鼓吹‘臺灣早已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兩岸分裂分治’、‘雙方在各自管轄範圍內行使主權’、‘臺灣優先’等言論,並將‘中華民國在臺灣’作為他的口頭禪。同年,李登輝透過‘修憲’,將權力機構———‘國大’與‘立法院’的選舉與被選舉範圍限定在臺澎金馬,儼然將臺灣地區與大陸分割開來。這使得傾向於大陸的一部分勢力開始對李登輝領導的國民黨喪失了信心。 1992年3月,以李登輝為首的國民黨主流派與非主流派圍繞總統選舉方式是‘委任直選’還是‘公民直選’以及對‘一中一臺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