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候成親呢?”顏寧問。
“大概過一兩年吧。”楊沐從地上又揪了根草,一節一節地掐著。
顏寧也嘆息了一聲:“這樣還算好啊,起碼還可以打聽出對方是什麼樣的人,成親前或許還能見上兩面。我們曲縣,據說只講究門當戶對,成親前連面都沒見過,那才是真正的盲婚啞嫁呢。”
“將來我們也要這樣?”楊沐想一想,覺得頭皮有點發麻。
“要不然呢?你也像傳奇小說裡說的那樣,仗劍江湖,找一個志同道合的紅顏知己?或者像戲文裡說的那樣,後花園私會哪家的小姐?”顏寧挑了挑眉,戲謔地說。
楊沐的腳在空中作勢踢了一下:“去你的,胡說八道,你小子老看些不正經的書。”
顏寧笑嘻嘻地跳開,脫了鞋走進水裡,清涼的水環繞著他腳丫子,像浸在水裡的白玉一般。他掬了一捧水潑向楊沐:“什麼不正經的書,我這是在書中覓黃金屋和顏如玉呢。再說了,我爹能看,我為什麼不能看。我爹說了,不誤了功課就行。”
“那你也拿來我看看唄。”楊沐嘴裡隨口說著,眼睛看著顏寧卷著庫管的浸在水裡的腿腳,心裡在想,這是不是就叫做顏如玉呢。有些什麼東西在心底微微盪漾開來。
“這可不行,你得自己跟我爹說去,我怕你定力不夠,誤了正經功課。”顏寧裝作一本正經。
楊沐移了眼睛,仰身向後倒去,嘴上揶揄:“你能看,我就不能看?算了,我也不稀罕什麼顏如玉、什麼紅顏知己、什麼後花園中的小姐,還是看我的經史子集吧。”
顏寧一聽,明白他是在說自己稀罕那些呢,便三兩步跑過來,伸手去撓楊沐的胳肢窩。兩人嘻嘻哈哈鬧做一團,剛剛那點小小的輕愁,如同七月天中的薄薄的烏雲,給太陽一蒸騰,就消失得無影無蹤了。
第十三章 初別離
臨近中午,兩人收了釣竿,準備回去。太陽變得火熱,蟬在柳樹上一聲接一聲地鳴叫著,聒噪無比,叫得人心頭又燥熱了幾分。因為無心釣魚,所以收穫並不豐,只兩尾鯽魚而已。
“我想喝魚湯了。”顏寧說。
“走吧,回去我做。”楊沐拎著木桶往回走。
田野裡一片寂靜,一個人影也沒有,幹農活的人們也都耐不住炎熱,早早回家歇著了。近午的太陽曬得人頭皮發燙,眼睛昏黑,顏寧扯了兩片大荷葉,一人頭頂一片,眯縫著眼睛往家走。楊沐自從年初決定考童試起,就搬到吳家舊宅去住了,與先生他們同吃同住,好方便互相切磋功課,本來三寶和大新也在的,後來他們退了學,也就不住了。
回到私塾,先生正在院子裡的大槐樹下打盹,一本書掉在躺椅邊的地上。這天是旬日,學生們都散了學,院子裡靜悄悄的,只有一隻綠色的小蜻蜓在院子裡飛來飛去,最後落在水缸裡的一個荷花花苞上。楊沐輕手輕腳地撿起書本,看了眼旁邊的荷花缸,自打那年種下荷花之後,以後每年它都會自行發芽長葉,還會開花,只是因為環境有變,不能結蓮子。先生極愛這缸荷花,因為這是學生們的心意。過了這些年,那群純真嬉鬧的孩子都長大了,先生也老了些,雖然精神依舊很好,人也慈祥和藹,但是卻清減了不少,也難掩偶爾的疲態。
顏寧輕手輕腳走過來,看了眼老爹,然後拉著楊沐去廚房忙碌去了。在顏先生這裡,君子遠庖廚是行不通的,除非君子不吃飯。吳家本來叫了家裡的一個僕婦來幫忙做一日三餐,但是讓先生回絕了,就他們父子,自己還是照顧得來的。楊沐本來在家也是什麼事都乾的,住到私塾來之後,自然是主動攬下了做飯的活。因為幾個人中,就他的手藝最好。
顏寧和楊沐一個淘米做飯,一個殺魚擇菜,配合默契,很快廚房裡就飄出了煎魚的香味。
顏寧一邊燒火,一邊吸鼻子惋惜:“可惜早上沒打兩塊豆腐。”
楊沐白他一眼:“行了,別得隴望蜀了,哪能事事這麼周全的。”
顏寧撅著嘴:“就想塊豆腐而已。”
楊沐將煎得焦黃的魚放入滾開的水中,撒上薑末蔥花,蓋上蓋子,然後對顏寧說:“好了,我來燒吧,一會兒就好了。你去收拾桌子,然後叫先生來吃飯。”他將火壓得小一些,細火慢燉,這樣魚湯才能汁白味美。
楊沐將乳白色的魚湯盛出來,端上桌,先生已經進屋來了。“先生,正好吃飯。”楊沐跟先生打招呼。
顏先生甩著手上的水,走到桌邊:“又有魚湯啊,真香!”然後坐下來,給坐在兩邊的學生和兒子一人夾了一個魚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