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會話,楊沐也沒告訴母親過兩天就要去平城賣枸杞,接下來還要去京城送藕粉,先讓她高興兩天再說。
楊沐給元兒做了一隻漂亮的鯉魚燈籠,給那孩子高興壞了,他是頭一次在楊村過中秋節,聽楊大伯的孫子楊旭說了,楊村有遊燈的習俗,正愁沒有人幫他做燈籠呢。燈籠一完工,他就提著去隔壁找楊旭去了。楊沐看著他歡天喜地的樣子,也感覺到格外高興。
過完節,楊沐就跟母親明說了,買了一船枸杞要賣,還得送藕粉去京城。楊母對兒子十分不捨,這幾年的病居生活,使她對兒子十分依戀。
楊沐勸慰母親說,等再過一陣子就好了,賺到錢開個鋪面,請人打點生意,就不必事事躬親了。其實話也只是這麼說,就算是開了鋪子,要等到自己完全放手請人打理,那還是需要機遇和時間的,必須得有足夠多的資金,以及足以信任的人。
三寶的兒子是八月十六這天生的,小傢伙肉團團的,按鄉下人的說法,過節當天或第二天出生的孩子,總是有口福的,所以三寶給兒子取小名叫肉團。
楊沐去看孩子的時候,將顏寧送孩子的銀鐲子和自己買的一塊玉觀音一併給了他,雖然不值多少錢,但也是個心意。然後也不等三朝酒,就去平城了,那批枸杞等著處理呢。
楊沐回到平城,很快便將枸杞脫手了,其中主要賣給了仁善堂和濟安堂,楊沐拿到貨款,第一件事便是歸還石歸庭的診金。
石歸庭自從去年回到平城之後,就一直留在家裡沒有出去遊歷,主要是慕名而來的病人太多了,一時間走不開身。他看著楊沐遞過來的銀兩,並不接過去:“你才做生意,不需要銀子週轉麼?”
楊沐說:“欠你的診金,拖了這麼久不還,已經不在情理中了。現在手頭有錢了,若是不還,而用來生利,那實在是有悖做人的基本原則了。”
石歸庭笑一笑:“你既這麼說,那我還是拿了吧。若是你還將我當朋友,缺錢的時候可以來向我借一點。”
楊沐也笑了:“那實在是感激不盡了。先在此謝過了。”
楊沐又買了一船藕粉,順便還帶了一些蓮子,這些都屬乾貨,不怕存放。這一次三寶沒有跟船,而讓一個船老大負責。
到達京城的時候,已經是深秋了。京城的天空很高遠,藍得一塵不染,陽光蒼白無力,照在人身上暖暖的,已經失去了上次來時的灼熱感。入目一片蕭瑟的景象,枯黃的樹葉在風中像折翅的蝴蝶一般翻飛浮沉。
整個京城都呈現出灰撲撲的顏色,只有高門大戶暗紅色的大門還能呈現一點亮色。偶有蒼翠的柏樹從人家的院子裡探出頭來,告訴世人,它們正準備與嚴寒抗爭。也偶爾能看到一些經霜的菊花,向世人彰顯出它頑強的生命力。
楊沐一到京城,就直接去通知鑫茂商鋪和康膳居的人來運藕粉。北方冬天天乾物燥,而藕粉能生津潤燥,比想象中還受歡迎。鑫茂的金老闆一看到楊沐,就說要買下他整船的藕粉。楊沐笑著拒絕了,說是康膳居也預購了一半的藕粉。
金老闆的胖臉一笑,眼睛都快看不見了:“楊老闆,我願意出更高的價錢,買下你所有的藕粉。”
楊沐也笑了:“金老闆,雖然我們商人以逐利為本,但是這利要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之上。我已經答應過康膳居的顧老闆,就不能失信了,不過可以分你多一些。”
金老闆呵呵笑:“既然這樣,那就多謝楊老闆了。”金老闆也知道,楊沐這一來一回得兩個月,到了臘月運河就凍上了,且大家都要回家過年,下一批藕粉最早也是明年才能送到了,早知道銷路這麼好,應該多買一些的。
楊沐笑著說:“今年我是不準備再上京了,等明年開春再給金老闆送今年的新藕粉來。我這次還帶了一些蓮子過來,不知道金老闆要不要?”
金老闆喜出望外:“還有蓮子?都是今年新產的蓮子嗎?”有好幾回客人都問起過有沒有蓉鄉的蓮子賣。
“是的,這是今年新曬出來的蓮子,我帶了一些過來試一下銷路,如果好,我明年準備再多裝一些過來。”
“好,好,帶了多少?我全要了。”
楊沐送走金老闆,就看見顧川柏帶著夥計過來了,連忙拱手迎上去:“顧大哥何須親自來,我給你送上門就成了。”
顧川柏穿了一件黑色的白毛邊襖子,襖子很修身,襯得人越發長身玉立,人被白色的毛邊映得極精神。他看見楊沐,露出一個和煦的笑容來:“澤益到了,我該來招呼一下的。北邊天冷了,你沒有穿厚衣服?”顧川柏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