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擔日常生活中的勞務。相互關注、體貼和幫助,這些都對孩子感情和社會交際能力的發展有很大的益處。父母應該使孩子懂得他的父母為了全家的幸福,為了生活是怎樣工作和勞動的,進而促使他產生幫助父母的良好願望。

因而,對孩子進行勞動教育,教會孩子幫助長輩從事一些家庭勞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遺憾的是,我們許多父母都對這一點缺乏應有的認識。他們認識不到教會孩子,尤其是從小教會孩子幫助長輩做家事是培養孩子勞動習慣和勞動感情的主要和基本途徑。另外,一些父母還有一些糊塗的觀念。一是認為這些家務事自己還可以做得了,還年輕,不是老得動不得,不必去讓孩子分擔或代勞。有的父母還認為孩子將來反正有做不完的事,操不完的心,就讓孩子童年和少年時期多玩一點,自己多做一點。另一種糊塗思想是有些母親做事特別認真,他們總覺得孩子做事做不好。孩子掃過的地,他們認為沒有打掃乾淨,自己要打掃第二遍。孩子洗的碗或手帕,他們認為沒有洗乾淨,自己要重洗。因而,不如干脆自己動手,還省事些。孩子不會做事,正需要學習做事。孩子沒有經驗,也沒有實踐,當然不可能一開始就做得那麼好。正因為做得不好,才需要父母的教育,才更需要鍛鍊。而恰恰這一點,那些父母卻忘記了或者忽視了,或者是缺乏耐心。結果,家中一切包辦,在年輕時,不需要幫手時,他們還能一切代勞。到了中、老年後,精力衰退,需要幫手時,孩子卻又因為沒有勞動習慣,不會做事;而由於沒有勞動習慣,這時想喊也喊不動了。這類事情在我的身邊簡直是隨處可見。十七、八歲,甚至一、二十歲的小夥子坐在家裡玩撲克、看電視;而五十幾歲的老父、老母都要到商店裡去買東西、打掃室內。我還認識一些已經結了婚的青年男女,他們自己沒有房子和父母住在一起。照理他們同老人住在一起應該可以同老人分擔一些沉重的家務,然而事實則恰恰相反,他們除回家吃飯和睡覺外,四手不伸。房間要父母打掃,衣服也要父母洗。這都是因為從小父母沒有教會他們勞動,他們從小就是一切由父母代勞慣了,所以才養成了好逸惡勞的惡習。沒有勞動習慣,不熱愛勞動的人,必然就不能吃苦,一旦生活上發生什麼變故,他們就會對生活喪失信心;而且,即使沒有什麼變故,他們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也會缺乏刻苦鑽研的精神,也不能做出什麼成績。

勞動習慣和對勞動的感情是不可能天生的,也不可能是先天的,它需要父母的細心培養和不斷的教導。為了孩子的明天,為了熱愛孩子,年輕的父母們必須從小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和教會孩子熱愛勞動。一切由父母代勞,這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護,這是在毀滅孩子。

培養孩子勞動習慣的正確方法是耐心熱情的幫助與教導。孩子開始學習做事,肯定不可能做好。這時就不應要求過高,不能動輒指責:“這是你掃過的地呀?地上還有這麼多的泥巴、碎紙廠或者“這個茶杯還有茶漬,你怎麼洗的?”發現了沒有掃乾淨的地方或沒有洗乾淨的地方,應該指出來。但是指出來的目的是為了藉著缺點教會孩子真正學會做事。所以態度不應該是生硬的指責,而應該是熱情的關懷與幫助:“掃得好,只是還沒有掃乾淨。毛毛,你看那裡是不是還有些泥巴和紙屑?快拿掃帚來,把那裡再掃一下。”有的事情,孩子開始時做不好,母親還可以親自示範。透過這樣具體和耐心的幫助與教導,孩子也就會逐漸學會勞動,而且漸漸養成愛勞動的習慣。有了勞動的習慣孩子也學會自覺地愛惜東西了。或者說,至少也容易接受父母對他儉樸的要求。也不再會那麼隨便地責備父母這也捨不得那也捨不得了。

●培養孩子刻苦頑強的精神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幾句中國的古訓,由於中學語文裡古文減少了,青少年再也學習不到了,父母們也漸漸淡忘了。但它包含的深刻的哲理教育意義卻是永存的,而且也是永不會褪色的。它的含意簡要的說,就是一個人必須經過刻苦的努力和磨難,才能擔當大任,才能有所成就。最明顯而且大家都在電視上所看到的例子,我想要算是奧運、亞運和全國運動會上的金牌得主了。那些光芒四射的金牌得主哪一個不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不分寒暑、沒有休假、終年苦練。跌倒了又爬起來,失敗了又站起來,在千百次的失敗後才達到了一個個專案的頂峰。他們訓練的刻苦,拼搏的頑強,不奪金牌誓不甘休的毅力,無一不令我們歎服。

我們當然不是要求自己的子女個個都能成為運動健將、金牌得主或科技新星;也不是都要求自己的子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