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在辦事時舉棋不定、猶豫不決、左右搖擺,這是因為他的思路主線不集中,這個時候必須要再考慮究竟這種情況發生在考慮什麼問題上,才能做出一些推論,而如果你認為這是一種“凡事給自己一條後路”的思維,這是很單純的。
如果你認為這種慣性思維是不好的,那也是不準確的,讀者不妨回顧一下,在成功的演義一章裡面提到的,假若我們認為成功是在於細節,成功是在於努力,成功是在於勇氣,那是非常單純的想法。成功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而得,天時地利人和,包括我們“常識性”地認為某種現象是不好的,但是卻能在一定的條件下發揮有利於目標的效果。
一些書或者前輩會教導你要誠懇,熱心,和藹待人,才能把握到成功的機會,但是如果你再涉獵廣一點,你又會發現另外一些書或者前輩提到做事情要狠,不要怕得罪人,因為很多老闆,領導,都是脾氣暴躁,所以就處於高位。當你閱讀到這裡,你可能會覺得很矛盾,因為你不知道誰對誰錯,你不知道化解這些矛盾需要把這兩種說法的源頭找出來。
我們現存的文化都存在一個弊端,就是把所謂的“成功”,所謂的某些“效果”,單純地歸結為某個原因,以致於習慣填鴨式教育的人們越來越單純化。他們僅僅而且一概忽略了這些“成功”,“效果”的背景和前提(即太極)。
接下來,如果有人告訴,要想成功,必須打破思維定勢(慣性思維)。其實不是這樣的,一個人是否傑出或者成功都是相對的,你可以認為一個人如果打破了思維定勢,會給他帶來一個比不打破時候較為另類的結果。至於你是否成功,是不是傑出,是有很多因素的。
因為我們要說一個人成功,可以有千千萬萬的理由,而失敗僅一個足矣。
有一段對話:
張三:
你千萬不要喜歡上我呀!
小美:
你怎麼會想到怕我喜歡你,你也太噁心了吧!
……(此處省略了幾千字小美咒罵張三的說話)
小美:
這樣噁心的人說出這樣噁心的問題有這樣齷齪的想法,你的想法能不能靠譜點,要是你在我旁邊對我說這麼噁心的話我絕對要扇你耳光。
張三:
不跟你談這個問題,我有很多事情要做。
小美:
你太汙辱我了,問題是你讓我很生氣。你能學會尊重別人嗎?
張三:
如果說,我說了那句話是對你不尊敬,那直到現在,你不停地咒罵我噁心,我沒有半句回應,我不跟你執著這個問題,你卻咄咄逼人。你覺得你是尊重我嗎?
這個問題似乎讓你很糾結。好比如一個潔癖的人,對一某些方面會無限地放大,而不能釋懷。你就不能當作笑話去忽視嗎,我已經很不想聽你談了。
……
通常我們生活中經常會出現如對話中的情況,以仇報仇,以怨報怨,最終會形成無限的死迴圈(很多的圓圈)。
有則廣告是這樣的,某某明星穿著某某鞋子左手拿著金牌,右手指著鞋子說到“正因有你,自信十足,金牌在握!”那麼我們可以按照此思路設計一段廣告:一個人拿著一袋瀉藥站在一片豐收的農林裡面說道“正因有你,乾脆爽快,滋養萬物!”
僅此調侃一下。
我們的大眾文化,群體效應都是一連串慣性所構成的,由小慣性構成了大慣性。(可聯絡集體意識,文化場去理解)
因此,回到最初筆者問的問題上,假如你答的是“小明”,並不代表你可以暗自高興,因為有一個前提筆者還沒提到,小明也可以是一位女生。
——你只是活在另外一種慣性上,勿五十步笑百步!
3。如何提高認識水平
綜上所述,讀者可以往以下方向著手:
(1)對於常識,廣涉獵,只有你知識面廣,你的思路才會開闊,點子就會多,就不容易鑽牛角尖。
(2)對於情緒,第一,思路是很重要的,你能不能看透事物,能不能轉念,決定了你“化念”的能力;第二,是可以參考中國道佛家關於修心的觀點,尤其是去除慾望一些觀點。
(3)對於思維慣性,還是思路問題,若能途中找到分叉處,做到絕處逢生,那麼這個慣性便不為害。
思路怎麼開闊呢?請完整閱讀本書,尤其是三大原理以及太極建模!
第八章百科歸類圖——萬事層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