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部分

……

所以當你對一個人的底線瞭解很多的時候,你對他就會感覺很放心,因為對方的性情變化都在你掌控之中。

我們人與人的交往也是一樣,你知道對方越多的變故經歷,你看到對方越多的喜怒哀樂,你就感覺到這個人很真實,很實在。假如忽略價值觀念不同所帶來的影響,我們很願意親近這樣的人。我們每一個人不一定數學都很好,能窺一斑而知全豹,但是我們能透過一個人的生活經歷,變故,能夠感知出這個人的各方面的底線!

我們的前輩透過無數的經驗警示我們,我們要小心陌生人:熟人尚且能做到溫文爾雅而背後卻暗裡藏刀,更何況是一個陌生人——你並不知道對方的經歷,不知道對方的背景。

………………………………………………………………………………

本書提示:

當一個人向你呈現某種狀態,如人品好,如條件好;環境差,行為差。你只看到他們靜態的一面,沒有看到他們變化的一面。那麼本書建議你在心底中酌情考慮予以信任的程度。因為你不知道對方給你的形象何時會發生變化。

………………………………………………………………………………

我們對事物的認識也是如此,探知事物的輪廓,從而識別不同的事物。比如戴眼鏡的朋友可以嘗試摘下眼鏡來,你要認出一個人,並不需要精確到“對方的毛孔”而是你可以看到對方的輪廓就可以了。

我們可以從一些經驗統計裡面發現,出色的管理者,出色的領導大部分是理工科專業的出身的。

因為他們讀的專業所鍛煉出來的思維,能很快地感知到各種關係公式的綜合結果,就這個例子來說就是他們能瞬間感知到事物的輪廓包括人的各個方面的底線。當然,對於這種能力,雖然他們並不一定能表達清楚,但是已經內化為一種直覺,感覺,也就是我們經常談的職業直覺,第六感。(讀者可以跳讀到本書關於潛意識篇裡面提到的:顯意識內化為潛意識以及邏輯裡面提到的感覺思維。同時建議聯絡一念化三千一文。)

為了讓讀者明白以上的例子,筆者使用了單純的思路,沒有考慮外界更多的環境。比如說,平常你開了這種玩笑,他就發怒了,但是如果在大庭廣眾之中,他可能就不會發怒了,因為可能這種場合讓他需要剋制一下。也就是實際情況,我們還需要考慮更多的因素。(這些因素在永珍演化一章裡面稱為自建平衡體系,在陰陽流轉一章裡面稱為平衡)

所以這個底線,一般指的是一個大機率,其成立必須有一個大前提,即太極。

從過去事件,可以探知一個人的底線。比如有很多戀人,包括已婚人士,都非常關心另外一半的過去。他過去究竟是什麼樣的為人呢?有無出軌過?現在是不是隻是從良了?……

但是很多人是沒有思考方向去正確從一個人的過去中提取出準確的底線,和準確處理底線(資訊)(閱讀提示:請聯絡資訊對抗)。如果偏差了,有可能造成原本一個想改過自新的人得不到接納,只能復歸原本,這樣原本趨好的現象最終變成遺憾。

所以面對這些問題,你必須要清楚,底線究竟有什麼作用?——底線只是變數的參考,而不是過去就等於未來!

因此你可以這麼做:

(1)分析現在已有的情況,其維繫現有平衡的各個因素。

(2)底線就是引起變化的引動條件。你要想不變化,就要避免這些引動條件的出現;反之,則引入引動條件。(注意運用太極歸宗提到的虛實,以便更好歸門別類,條件不一定完全一樣,可有類似。)

(閱讀提示:更深入啟發,請閱讀一念化三千一文)

………………………………………………………………………………

知識拓展:21天效應:

(筆者提示:這篇補充文章說的是習慣,慣性,我們經常會看到很多書寫到這些理論,譬如第一次見面只使用幾分鐘時間能增加印象好感,三個月內讓早戀的孩子不再與物件交往可消除早戀等等這些結論都是有侷限性的,並不適合任何人,若要有準確的結論,那麼我們必須要懂得分析這個人的底線!這才是最關鍵的。此文旨在告訴讀者是有這麼一個時間,至於真正是多少,還需要細心研讀本書的方法理念。)

心理學中說,要形成一種新的習慣,比如每天早上起來喝一大杯水,這個需要21天。也就是說,如果你堅持做了21天,那麼你就習慣成自然,就不要意識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