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部分

而實際上筆者只愛護貓,那麼“我是很有愛心的”這句話就是誘導著你,讓你被騙!

所以我們聽別人的話,如果你要更清楚看清實際,唯有一個方法:一事一記。

——什麼人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做了什麼事情,其他形容性概念性的詞語,就是一種包裝!

有天朋友說,“某某總的水平還不錯呀,思想很有深度,很有高度呀”,筆者告訴他:“你把名人名言錄背誦一遍,然後再記熟一下行業的一些名詞概念,那麼你就跟他一樣呢。”

為什麼呢?如果一個人說的話讓你感覺很對,覺得這句話可以涵蓋到人生的各個方面,但是請注意:並不代表這個人的觀點可行(因為涉及底層)!

所以你有沒苦惱過,你的上司,你的老闆有時候總在你身邊說些不切實際的話。

但是這種人是不會絕的,因為在企業裡面總要有人專職說一些高深的有深度的話,這叫循循誘導。

筆者在年少的時候,很容易信人的,特別是遇上一些業務員,他們把公司,產品,自己的能力,說得天花龍鳳,龍飛鳳舞,當時筆者就對他們當作神一樣拜。一段時間過後,事實和當初他們說的大相庭徑。從此之後,筆者無論聽別人說話,看新聞報紙,看書,都只信其中一部分,越虛的部分,越不信。

有讀者說:“其實有相當多的西方心理學書籍也講到類似的內容,不過他們著重講人本身的問題或是人的侷限性。我不敢妄評,你書中透露一種想法:就是做事前細細思量,把各種情況都考慮,按機率大小排列,找出符合當前情況的最優解決方案。不知妥否?”

筆者答:

“原理確實是這麼樣。不過這些原理很多人都明白,差別而且關鍵在於深入程度,這個才是難點。你說的是百科歸類圖裡面的上層領悟,概念性的,虛的,和底層的,操作的,實的是不一樣。在百科歸類圖裡面的金字塔的底層總比上層要寬/多,意味著我們要考慮的元素很多,怎樣去篩選和利用這些元素又是一種技術!

一個空泛的道理,很容易總結,但又因為空泛,所以適用性很廣。

③第二步:明天機——陰陽博弈

你打電話給朋友,沒人接,後來朋友告訴你:“那時候我在開會,調了靜音,沒有聽到!”,你會信嗎?

這時候,他的話只有第一層,那麼如果你信他,有可能基於他平時的為人,有可能你對他心裡有底(其實這些都是第一步的抽象衍生),你不信他,有可能也是基於以上,或者你乾脆“沒有關係”,也就是沒有信和不信的概念。

好了,這說明如果一個人要騙你,一個更重要的方法就是捏造!

如果筆者告訴你,“我是某某企業的董事長。”憑這句話,你會懷疑,但是接下來筆者談企業的成才過程,管理經驗,財務運作……

這時候你會慢慢地認同我的身份,因為你透過我看到了完整的一幅畫面(注意此處用詞是“完整”),這畫面的主角是我——你的懷疑會慢慢地消解!

所以當時候你知不知道被騙呢?

要看對方所準備的劇本:

(1)邏輯是否矛盾,前後是否不一致。就像一幅畫內容明顯不和諧,那很容易看出。

(2)完整與否,如果對方準備地比較完整充分,你很難發現其中的漏洞。

其實這是第一步的抽象衍生,即使是真的,如果說出來,表現出來,都不是最完整的資訊,資訊的傳播要靠傳播者的渲染力!而這資訊無論是真假!所以一個人所說的,所想的,所做的都是對資訊的渲染而成的。你的渲染力強,假也能成真,真也能成假!

有不少的新聞都是假的,也有不少的歷史都是假的!所以筆者建議各位,如果某一段歷史讓你們很執著,那麼你們就需要考慮為何讓你執著。這樣,我們可以減少很多被別人利用的機會。

故而,要騙到的一個人,就要看你的渲染能力!

有一則報道是,男子假冒發改委副司長行騙,多名省部級高官被騙。為什麼能騙到?因為這個男子做足了功課,他能夠把自己渲染成“發改委副司長”。

如果你要做“某某企業的董事長”,做“某某山寨大王”,做“某某國際巨星”很簡單,那你就準備關於這位人物的所涉及的所有知識,好好用功背熟,那麼瞬間你就可以山雞變鳳凰!

那麼有人要這麼騙你,你可以怎麼發現出來呢?

你來到了一個新公司,遇上了一位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