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0部分

例外。

客觀的講,在這樣一件事上,就維護元朝的統治而言,主要修的不一定是忠臣,反對修的也未必就是奸臣,其中奧妙何處?要到七年後才會見分曉。

極力主張修的是元朝的著名宰相脫脫,他可以說是元朝的最後一個名臣,實行了很多的改革政策,為政清廉,而且十分能幹(宋史就是他主持修的),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他的極力主張,已經給元朝埋下了一個大大的炸藥包,拉好了引線,只等著那微弱的火光。

另一個是淮河沿岸遭遇嚴重瘟疫和旱災,對於元政府來說,這個比較簡單一點,反正餓死病死了就沒麻煩了,當然表面功夫還是要做的,皇帝(元順帝)要下詔賑災,中書省的高階官員們要聯絡糧食和銀兩,當然了自己趁機拿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賑災物品撥到各路(元代地方行政單位),地方長官們再留下點,之後是州、縣。一層一層下來,到老百姓手中就剩穀殼了。然後地方上的各級官員們上書向皇帝表示感謝,照例也要說些感謝天恩的話,並把歷史上的堯舜禹湯與皇上比較一下,皇帝看到了報告,深感自己做了大好事,於是就在自己的心中給自己記上一筆……”

“有這麼黑暗?”

看完這一段,王晨心裡還是有些不相信,於是便又用千歌查詢了一下元朝的實際。

這一查,王晨發現他此時看的這本《明朝那些事》說的還真對。

“這作者專門研究元朝還是咋回事?怎麼這麼牛掰!不過這事情真的就這麼皆大歡喜了?不可能吧?”

帶著疑惑,王晨往下繼續看:

……皆大歡喜,皆大歡喜,大家都很滿意

但老百姓是不滿意的,很多人都不滿意。

朱重八肯定是那些極其不滿意的人中的一個。

災難到來後,四月初六朱重八的父親餓死,初九大哥餓死,十二日,大哥長子餓死、二十二日,母親餓死。

如果說這是日記的話,那應該是世界上最悲慘的日記之一。

朱重八的願望並不過分,他只是想要一個家,想要自己的子女,想要給辛勞一生,從沒欺負過別人,老實巴交的父母一個安詳的晚年,起碼有口飯吃。

他的家雖然不大,但家庭成員關係和睦,相互依靠,父母雖然貧窮,但每天下地幹活回來仍然會帶給重八驚喜,有時是一個小巧的竹蜻蜓,有時是地主家不吃的豬頭肉,這就是朱重八的家,然而現在什麼都沒有了。

朱重八的姐姐已經出嫁,三哥去了倒插門。除了朱重八的二哥,這個家庭已經沒有了其他成員。

十七歲的朱重八,眼睜睜的看著他的親人一個一個死去,而他卻無能為力。人世間最大的痛哭莫過於此!

他唯一的宣洩方式是痛哭,可是哭完了,他還要面對一個重要的問題,要埋葬他的父母,可是沒有棺材、沒有壽衣、沒有墳地,他只能去找地主劉德,求劉德看在父親給他當了一輩子佃戶的分上,找個地方埋了他爹……

“初六父親餓死,初九大哥餓死,十二日,大哥長子餓死、二十二日,母親餓死,好苦逼啊,沒想到朱元璋童年這麼慘!這是家破人亡的節奏啊。”

“如此慘的日子,這朱元璋該怎麼解決那?”王晨心中暗想,同時也不禁換位思考一番,把自己帶入朱元璋的角色尋求解決的方法。

可是思來想去,王晨覺得除了要飯,好像別無他法了……

於是王晨便看書中的朱元璋如何解決這件事。

……劉德干淨利落的拒絕了他,原因簡單,你父母死了,關我何事,給我幹活,我也給過他飯吃。

朱重八沒有辦法,只能和他的二哥用草蓆蓋著親人的屍體,然後拿門板抬著到處走,希望能夠找到一個地方埋葬父母。可是天下雖大,到處都是土地,卻沒有一塊是屬於他們的。

幸好有好心人看到他們確實可憐,終於給了他們一塊地方埋葬父母。“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志落魄而泱佯”這是後來能吃飽飯的朱元璋的情感回憶。

朱重八不明白,自己的父母在土地上耕作了一輩子,卻在死後連入土為安都做不到。地主從來不種地,卻衣食無憂。為什麼?可他此時也無法思考這個問題,因為他也要吃飯,他要活下去。

在絕望的時候,朱重八不止一次的祈求上天,從道教的太上老君到佛教的如來佛祖,只要他能知道名字的,祈禱的唯一內容只是希望與父母在一起生活下去,有口飯吃。

但結果讓他很失望,於是他那幼小的心靈開始變得冰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