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對年齡比較忌諱的職業女性,誰也不願意無緣無故就被叫老了幾歲。見人就叫“哥”“姐”的這種方式,不是每次都行得通的。之前有一個不太熟悉的朋友,經人介紹有事求於我,見面她就叫我“姐”,後來我才發現,她實際上比我大兩歲。我不禁想,難道我真的看起來比她大嗎?

我有一個朋友剛從國外回來時,開始很不習慣公共場所人們對她的稱呼。我跟她一起去逛街,商店的小夥子會問她:“大姐,看看這個吧!”去餐館吃飯,服務員會問她,“大姐,您要吃點什麼?”儘管對方的態度很熱情和誠懇,但是這個稱呼卻叫得她很不舒服,因為在她周圍,從來沒有人叫過她“大姐”,她還生活在被人呵護的“小妹”角色中。所以,她經常抱怨,這些人真不會做生意,客人進門,好情緒就被他們叫走了。儘管她已經30歲了,也不算美女,但每當聽到別人叫她“小妹”“美女”時,她都會很高興,天性嘛!

他人對什麼感興趣,便給予什麼

當你給予別人的時候,實際上也是你得到的時候。

無論你把自己想得多麼清高,無論你如何認為社會不應該是相互利用的關係,但社會中的人在選擇跟誰交往的時候,都是趨利避害的。

你不得不承認:在你選擇進某個企業工作時,你肯定首先會想,在這裡我將會得到什麼,是否有好的待遇,是否有好的發展空間;你絕對不會想,這個企業沒有我將會如何,我將為它的發展提供什麼。你選擇一個愛人的時候,你首先也會想,“他是否合適我?”而你絕對不會想,“我是否適合他?”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首先站在自己的角度想問題,也是人的一種生存本能。換句話來說,在處世方面,人們會對與自己利益關係緊密,能給自己提供幫助的人主動接近。

人們最在乎的東西,往往是他們最感興趣的東西。與不太熟悉的人相處,最好談論一些對方在乎的事情,以引起他人的興趣。當然,光談論還不行,還要讓對方有獲得的可能。要打破一切為自己的想法,不要總是想著自己如何從他人那裡獲得利益,這樣的話,人們肯定會遠離你。

要做到這點就需要你能夠洞察對方需要什麼,你是否可以提供他所需要的,或是幫助他獲得他所需要的東西。很久以來,“投其所好”作為一個貶義詞為人所鄙夷,這主要是因為“投其所好”的人的目的往往是自私的、不可告人的。假如你的目的是光明磊落、合乎情、順乎理的,“投其所好”就可以正名了。

其實,只要你仔細想想,就會發現當你給予別人的時候,實際上也是你得到的時候,而這個過程常常不易被人發覺。

好比你與一個不太熟悉的客戶一起閒聊,起初你們彼此並不瞭解,而且關係一般。你從他的言談中瞭解到他喜歡看影碟、大片,這時你也表現出跟他相同的興趣,那麼你們之間可談的內容就增多了,他會頓時對你大感興趣。這還不夠。假如他期待已久《阿凡達》,但是買不到票,如果你及時地告訴他,你正好有兩張多餘的票,可以分給他一張。你會發現,他同你講話的態度會與之前來個很大的轉變。這並不是對方勢利,這只是人們的一種本能反應——對自己在乎的東西感興趣。

這個過程結束,你可以這樣分析:你給予了他人你的票,但是得到了他人的親近。當然,這只是一個很簡單的比喻。關於給與得還有更加微妙的過程,需要你自己去體會。

第12節:讓他人接受你的心理策略(7)

相信你一定經歷過,你在跟他人說事情的時候,不管你怎麼說,對方都不太關心,總是敷衍地應付。對方不是在聽你說,而是在做或想別的事情;或嘴裡應付著你,眼睛卻注意別處;或轉移話題,跟你瞎扯……這時候如果你想要突破障礙,就必須首先消除對方心理上的漠不關心,先提一些他關心的事情來作為誘導策略。所謂漠不關心,就是內心裡完全不起波浪,沒有任何起伏的狀態;而能激起他內心波瀾的是他感興趣的東西。

對一個集郵迷談談幾枚好郵票;對一個足球迷談談他喜歡的球隊、球星;對於書法愛好者談談字的結構;對注重養生者談談氣功、太極拳……當對方對你產生認同甚至好感時,你擺脫了窘境,再言歸正傳不遲。

拉提愛是法國著名的企業家。有一次,為了拓展公司的業務,他專程到新德里,打算找印度的拉爾將軍談一樁買賣飛機的生意。

拉提愛打了幾次電話預約,都沒有迴音。他不想放棄,繼續和拉爾將軍聯絡。拉爾將軍終於接電話了,拉提愛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