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庫前必須要處於滿儲能的狀態是不容置疑的,否則就失去了最大的戰略意義。
任鴻自然也是知道自家的國情,笑道:“老康,我當然知道向自家軍方要這麼多枚核彈肯定不太現實,我的主要目的是獲得政府批文和一批相關經驗豐富的核技術專家。至於核子材料核彈,主要還是跟老美或老毛子去談合作,他們多的是而且對於他們來說能夠出手時再好不過來,要是知道我們作為能自主生產的有核國家想要大批次回購核彈,肯定都是屁顛屁顛的跑來賣炸彈。”
屁顛屁顛?康濤嘴角微微抽搐,哭笑不得。
雖說沒有正統的官方公告,但也可以大概的估算出美國和俄羅斯目前有多少核彈頭。
美國人大約有7000多枚,俄羅斯也差不多有5000多枚的樣子,都是上個世紀冷戰遺的產物,不過這批遺產對於他們來說可是燙手的山芋,光是每年浪費在保養和維護上的費用就是一大筆錢,一大筆冤枉錢,現在有人要來買這些燙手山芋自然是高興不已。
康濤點點頭表示同意,卻也心中一動,道:“我個人認為共和國還是有可能轉手一部分出來,這可是更新換代的好機會,你也知道我們自己的核武器都是上個世紀的產物了,很多設施都比較老舊,能夠藉此機會煥然一新也是不錯的選擇。”
“沒問題,來多少我收多少,全部吃下。”任鴻言簡意賅的說道。
儘管隨著《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歷史性進展因素讓全球的核武入庫,但並不代表世界上的各大核國家會把核子武器徹底銷燬,核保護傘的戰略意義無與倫比,即便入庫了其戰略威懾力依舊存在。
核彈自然不是一般的產物,更不可能是一般的交易品,但矩陣科技卻不一樣,任鴻很有自信只要放出訊息,老毛子和美國人肯定會第一時間派人過來談買賣。
自信的源頭有兩點,一個是矩陣科技背靠的國家本身就能大規模的批次生產核彈,其二是以為了生產核子能源的理由,而非為了大規模擴散核武器。
任鴻之所以想要去收購現成的核彈自然是價格問題,自己生產聚變材料自然是沒有問題的,只要獲得批文即可,但自己的生產成本上肯定很高,新開闢生產線等新的投入時間財力物力都要耗費不少。
而美國人和俄羅斯人倉庫裡囤積那麼多核彈頭,銷燬太心痛且還要為銷燬埋單,不銷燬放在倉庫裡維護和保養費用的冤枉錢要定期投入。
現在突然有人吼一句大量回收核彈頭,喊的人也不是恐怖分子或無核國家的聲音,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