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有代表性,全國各地都有如此性質的學院,而我們強烈感受的自卑和處境的尷尬沒有太多意義,學校等級的存在是合理的。

我承認各類教育之間差別的存在,但你不能就此抹煞我內心真切的感受,也不能因為我們更加接近北大和清華,而對在面對不同待遇時所造成的心理壓抑和畸變視而不見。的確,我那篇文章的情緒有些偏激,但目的無非也就是為了引起社會有關部門的關注,至於能否從中提煉出具有符合媒體深刻報道意義的中心思想,確實未曾有意識地安排,我不是記者,我只想告訴你我的心情:苦惱、憂愁、憤怒、歡樂……

交流的結果由於沒能證明她事先所預想的結論,顯然沒有她預想的滿意。我也向她承認在寫文章的最初動機中,的確沒有思考一個多麼深刻的主題,只是真實心情的自然流露。論證既然沒有結果,記者只好以向領導請示為由開車匆匆離去,也許是去論證下一個命題。

世界不斷地改變。

當我拿到那用我三年韶華換來的一紙證書,竟然沒有太多的喜悅。證書封面是大紅的顏色,但我沒有覺得其喜慶,對於我它的意義不在於是我學習能力的體現,而是時光流逝的見證,它等於我三年的青春年少,等於我兩年的無憂無慮加一年的煩惱,等於逝去就永遠不再的菁菁歲月,等於最初的清高和後來的隨俗,等於很多美好的回憶和值得惋惜的失落,等於好兄弟們的杯盤交錯和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無拘無束,等於生日晚上深夜的遊蕩和宿舍關門之後的越牆而過……很多的人和事撲面而來,令我應接不暇。

一幕幕縹緲的場景,一個個鮮活的畫面,你的微笑,他的眼神,模糊而又熟悉……生日燭光中你點點的淚光還在嗎?將生日蛋糕抹在臉頰的兄弟們的情誼依然純真吧?你新年晚會前小品彩排的紅暈還在嗎?那熒光中閃動的是你輕盈的身影吧?你辯論賽上面紅耳赤的好勝還在嗎?那班會上拒絕虛偽的是你吧?

第20節:考研作為一種技巧

我珍惜這一切,過去的,現在的,還有將來的!

窗外夜色沉默,我不想繼續回憶。揹著沉甸甸的行囊遠行,這只是一個小小的終點,不又是一個漫長旅程的起點?

“無中生有”與“詩無達詁”:

考研作為一種技巧

考研人分兩類,一類是已經具有了足夠的知識儲備,考研對於他們來講只是一種形式而無須做任何特別的準備;另一類則是知識儲備並不足以十拿九穩應付考試者,這是大多數,對考研技巧的掌握是這類人考取的關鍵。我屬於後者,從計算機專科到中文系研究生,中間有很多的路要走。在準備考研的時候,人們聽說了我的想法,很驚訝;考取研究生之後,人們聽到我的經歷,還是很驚訝。除了付出時間之外,我想我成功的關鍵之一是我掌握了中文系或者說文科考研的技巧。技巧並非投機取巧,它可以讓你用最短的時間掌握對考試最有價值的東西,努力和用功仍然是必需的。

文科考研強調的是考生的思路,而非記憶。如果考生沒有太多個人獨到的想法,不妨聽聽別人怎麼說,這對於跨專業考生尤其重要,是快速進入學術領域的捷徑。“吸星大法”能夠將別人的功力化為己有,關鍵是一個“化”字,考研同樣如此:從他人的隨筆評論中獲取觀點、思路,並化為己有,這就是技巧。對於初級入門者,如果想僅僅透過閱讀原著獲取思路,常常是事半功倍,尚且不如看別人的一句評論理解得深刻………當然,等掌握了學術思路並具有了分析意識之後,則有必要再回過頭來看原著,這是後話。考研準備時間短,很難有大量時間去閱讀厚厚的原著。

之所以在備考期間寫下了大量的隨筆評論,功利地說也是為考研服務的。當吸收了別人的觀點之後,必須找一塊場子來演練和熟悉,於是我動筆寫評論。這種練筆,會讓自己一直有敏銳的文字感覺;同時我努力去挖掘文學事件和現象背後的深意,開拓自己的思路。考研,尤其是文科考研,其實考的就是你的學術思路是否開放,你是否具有敏銳的問題意識。

所謂學術研究的問題意識,即發現問題的能力,被我稱為“無中生有”的能力。我並不認為這是一個貶義的說法,從別人不能發現問題的地方找出有價值的評論突破口並作出解釋,並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無從入手的尷尬會直接影響到考研考場上的才情展露,中規中矩的陳述並不能贏得閱卷老師的青睞。思路開放是高分的基礎。

我希望本章的文字能夠給準備考研的朋友們提供一些有益的答題思路。在本書最後也有筆者總結的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