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的希望,託人向學校索要了一張高中畢業證書。祖輩農民的爺爺、奶奶、父親、母親,深知沒有文化的苦楚,把希望寄託在我身上,但我卻辜負了他們,最終還是回到了父母身邊,隨他們承受“汗滴禾下土”的滋味。

當年我不懂得命運的殘酷,不理解他們的苦心,當我自己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孩子之後,才有了深切的感受,有了改變命運的強烈願望。

兒子讓我看到了希望。

或許是帶著一種補償心理,自己童年失去的,要從自己孩子身上補回來。要讓他上大學,成名成家,讓他徹底擺脫我們祖祖輩輩改變不了的命運。帶著這種心態和信念,我對孩子不僅充滿希望,而且付出心血。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首詩,詩名叫《憫農》,很多人都背過。但坐在涼爽的書桌前讀這首詩,和真正在烈日下揮汗如雨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我們只是站在旁人的角度去“憫”,只有那些真正生活在艱辛中的人,才會有改變命運的強烈願望。因為命運是他們自己的,一切都得自己承受。

——魯稚

3、愛是最好的生長素

就我們夫妻的文化水平而言,她初中只讀了二年,我高中只讀了一年,二十六個字母都認不全;從遺傳因素來看,我們祖輩農民,記憶中沒有一個前輩在“文化”方面令我們驕傲。我們不佔優勢。但生命像一棵小樹,從地底積聚力量,他還是蓬勃地長起來了。

孩子的母親性格內向,像和風細雨滋潤著孩子。作為父親的我則總是熱心於保持與孩子的互動作用,把自己與孩子焊接起來。

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把他當成一個大孩子,和他聊天,陪他說話,滿月後,一次又一次抱著他走向戶外,一望無際的原野,還有老農、老牛,以及天空中偶爾掠過的燕子……在無比的愜意中,兒子開始耳濡目染。

整整一個夏天的知了聒噪,吵得大人們煩躁不堪,但對孩子來說,卻是那樣新奇。自然界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