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公公走路都要踮起腳尖。萬事小心,仍被抓住把柄,狠狠收拾兩頓。
司禮監收拾人,面上壓根看不出傷痕,卻能讓受罰之人生不如死,恨不能早早去見閻王。
身為少丞,劉瑾必到司禮監輪值。
每到輪值日,劉公公都是青著臉進去,白著臉出來。見到朱厚照,還要陪著笑臉,半句口風不漏。不然,下回只能被收拾得更狠。
這等悲慘境遇,換成他人,必定整日以淚洗面。
劉公公意志堅定,抗壓能力非同一般,硬是扛過最艱難的日子,抗擊打能力逐日增強。加上能說會道,善於揣測上意,終於再次入了天子的眼。
谷大用和張永被軍務拖住,不能時刻嚴防,劉瑾漸漸得迴天子寵幸,雖不及早先,也能讓丘聚高鳳翔等看著眼紅。
現如今,每隔三日,劉瑾便能隨朱厚照升殿臨朝。站在高階上,俯視文武百官,當真有揚眉吐氣之感。
只不過,今日的情況似乎有些不對。
劉公公小心瞅一眼天子,放膽在文官隊伍中打量。
緋紅之後均是青袍烏紗,垂首恭立,想要尋出某人,實在有些困難。
按照路程,某位奉訓大夫,該是這個時候回來?
想到這裡,劉瑾下意識就想捂臉。
只能說記憶太深,楊侍讀的金尺早成劉公公的噩夢,今生今世,想忘都不可能。
第七十五章 解局一
文官佇列之前,劉健李東陽抬起頭,目光直對上劉瑾。劉健更是眉頭深鎖,目帶寒光。
近些時日,天子和群臣針鋒相對,停弘文館講讀,不至文華殿經筵日講,必是有人進讒。
內官不可結交外臣,是開國立下的規矩。但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內閣三位相公,六部幾位尚書,都從各自渠道得悉,天子一日比一日固執,一日比一日難說話,這位劉公公的作用委實不小。
“陛下萬乘之尊,六合八荒皆為陛下所有,陛下所欲之事,何能不行?”
劉瑾自認做得隱秘,殊不知,訊息早傳到劉健等人耳中。
錯就錯在,他不該在乾清宮外說這句話,而且時機不該抓得那麼“好”。
當日,朱厚照在朝堂之上發落兩名言官,廷杖之後直接發還原籍,十年不用。更不聽文武勸誡,增各地鎮守太監祿米,連劉健和謝遷的面子都不給。
退朝之後,內閣三人坐在文淵閣中,都無心翻閱奏疏。
思及天子身邊有這樣一個人,劉健謝遷眉間深鎖,連李東陽也無法維持淡然。
未能防微杜漸,容其壯大,以致養虎為患,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不欲害己,必當砍掉老虎的爪子,敲掉老虎的牙齒。必要時,一刀結果其性命,是最好的辦法。
官場之上,內廷之中,道理皆是一樣。
三人皆浸淫仕途多年,劉健更歷經四朝,無不深謀遠慮,深諳廟堂規則。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必擊中要害。
針對天子身邊的內官,尤其是劉瑾,三人態度一致,此等口蜜腹劍、煽風點火之人,必不能留。
劉東陽主張上請天子,將其驅逐出神京。或傳送南京,或遣至皇陵,總之,將人攆走即可,再擇老成內官侍奉天子。
劉健和謝遷則不然。
“此等奸邪之人,理當誅殺!”
二對一,劉健態度堅決,有善侃談的謝遷助陣,李東陽勢單力孤,只能搖搖頭,嘆息一聲,不再出言。
朝堂之上,都察院六科緊抓各地鎮守太監不放,即有六部和內閣的推波助瀾。先處置鎮守太監,開啟缺口,即可順理成章清除天子身邊的隱患。
故而,內閣袖手旁觀,任由天子和群臣的矛盾激化。
依劉健的想法,天子年輕,幼時未經挫折,處理政事好率性而為。日子久了,恐變得剛愎自用,聽不進旁人意見。於國於民,都不是件好事。
既為清除內宦,也為壓一壓天子,教其沉穩,劉健立意強硬到底。
謝遷支援劉健,對李東陽所言“懷柔”,雖覺有理,仍只能拋開。
“為天子者,內當秉政勞民,外當長駕遠馭。我等為臣子,理應扶持禮法,規勸天子敦詩說禮,遠佞親賢,誅滅群小!”
“賓之諸多顧慮,未免有些懦弱,瞻前顧後,助他人威風,實不可取!”
勸不得劉健回頭,李東陽無法,只能再請見天子。
結果同之前一樣,朱厚照就兩個字: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