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部分

朱厚照年少氣盛,下定決心,便會一門心思的向前衝,絕不輕易更改。

然而,當此多事之秋,別說親征關外,便是他想離開宮城,到皇城內溜達一圈,內閣六部也不會答應。

於是,以內閣三位大學士為首,滿朝文武對太子殿下展開遊說勸導,中心思想只有一個:殿下,外邊不安全,風大雨急,萬一哪裡吹掉塊瓦片,砸到了怎麼辦?為江山社稷,萬不要踏出宮城一步!

“百官軍民耆老等三上奉箋勸進,請殿下顧臣等仰瞻之切,早登寶位,嚴奉宗祧,以慰歷代先帝在天之靈!”

見朱厚照不聽勸,劉健上前一步,使出殺手鐧。

三表奉箋,太子殿下早該令諭答允。

奉天殿龍椅不可久曠,登基之事不能再拖,必須在大行皇帝祭日之前敲定。

劉健出馬,朱厚照的氣勢頓時消去一半。

滿朝文武,朱厚照統統不懼。唯獨對劉健,他是又敬又怕。

劉閣老飽諳世故,壓根不和朱厚照在“親征”的話題上糾纏,直接提出登基大典,社稷宗祧,朱厚照脾氣再倔,也只能老實坐回龍椅,話都憋回肚子裡。

更關鍵一點,朱厚照是個孝子。

提起大行皇帝祭日,劉健旨在點明,殿下一意孤行要離開京城,連先皇的祭日都拋在腦後,《孝經》都白讀了?

“孤……”

朱厚照到底是初出茅廬,經驗尚淺,面對劉閣老的強硬,竟是半句反駁的話都說不出口。

“大行皇帝遺詔,慮皇朝繼承,除服之後,殿下應擇吉日大婚。”

劉健乘勝追擊,朱厚照頓覺喉嚨發乾。

繼位,大婚,哪件都不是小事。

禮部上奏儀注,便要耗費多日。加上欽天監選期,宮中安排,不忙到兩個月不算完。

親征?

想都別想。

留給朱厚照的選擇只有一個:乾清宮西角門弘文館三點一線。

劉閣老一針見血,朱厚照措手不及。

殿上出現短暫的寂靜,群臣屏息,只等太子殿下幡然醒悟,認識到之前的魯莽輕率,再不提親征之言。

哪想到,朱厚照畏懼劉健,說不過群臣,乾脆袖子一甩,半句話不說,直接起身走人。

隨侍的張永和劉瑾同時一愣,來不及細看群臣的反應,忙小跑跟上,唯恐太子殿下突發奇想,跑到哪個偏僻宮室躲著生悶氣。

一陣涼風颳過,殿中落針可聞。

劉健氣得鬍鬚直顫,李東陽神情微沉,謝遷臉上閃過擔憂。

滿朝文武都被太子殿下的神來之筆驚在當場。

事沒議完,怎麼就起身走人?

習慣了弘治帝的好脾氣,遇到朱厚照,當真是會頭疼牙癢,不知如何是好。

“劉相公,這增兵宣府之事?”

宣府軍情緊急,不能因為太子殿下鬧脾氣就丟開不管。

“此事,內閣會做商議。”

勉強壓下火氣,劉健仍是眉間深鎖。

劉大夏欲要再言,李東陽側身半步,道:“派遣京軍確比從太原調衛軍妥當。太原大同均為邊塞要地,倉促調兵,定會令衛所空虛。賊虜得悉,難言不會趁虛而入,大肆劫掠。”

話說得在情在理,劉大夏只能點頭,無法繼續堅持己見。

文武群臣從震驚中回神,齊刷刷看向三位閣老,太子殿下就這麼走了,他們怎麼辦?殿下沒發話,是繼續朝議,還是各回各家?

“暫且退了吧。”

內閣首輔發話,左右兩班無人反對。

待眾人退去,劉健、李東陽和謝遷沒有急著走,一則軍情如火,救火拯溺刻不容緩。二則,太子殿下的幾番表現,在三人心頭敲響警鐘。長此下去,絕非國朝之運,萬民之福。

做太子尚可以任性,畢竟上面還有天子壓著。

登基成為天子,繼續這樣任性,土木堡之變,成化年萬氏之禍,近在眼前。

懷抱滿腹擔憂,內閣商議決定,命都指揮使陳雄張澄充參將,各率京衛兩千馳往宣府。

“軍情十萬火急,限三日啟程。”

奏請遞送到乾清宮,朱厚照再憋氣,也不能對家國大事等閒視之。

看過內閣擬好的敕文,當即加蓋皇太子寶印,還在敕文下多添一行字,“凡馳援京衛,人賞銀二兩,布兩匹。”

敕令發出,朝中似又恢復了平靜。然沒過多久,這份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