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令,加以嚴懲。
“只要發現,必不輕饒!”
謝丕沒有多言,動身離開。
待登上海船,嚴嵩言道:“謝郎中,倭人不可信。”
“我知。”謝丕點頭,道,“今次出使,有錦衣衛打探訊息,倭國結束二王分治,仍呈割據之態。諸大名擁兵自重,不服統轄,互相征伐,長久必生戰亂。”
“一旦亂起,足利氏怕會被架空。”嚴嵩沉思半晌,道,“此事當稟報朝廷。”
對倭國目前的情況,兩人都不樂觀。
“倭人兇狠,且狼子野心,不得不防。”
倭國亂生,江浙福建沿海聚集的倭賊必會更多。提前防範,總比事後補救有用得多。
五月上旬,謝丕一行抵達石見,受到當地大名熱情接待。
送出兩匹綢緞,一套瓷器之後,謝丕避開,嚴嵩以“個人”身份,提出此行目的。
“上使要買山地?”
“正是。”嚴嵩道,“本官欲購木材,此地正合吾意。”
見對方遲疑,嚴嵩言只伐木十年,其後仍歸屬原主。
“如不放心,我等可以定契。”
真是伐木?
大名疑惑難消。
先是番商,後是明朝使臣,莫非山上有什麼好東西?
無奈自身實力不強,周邊對手虎視眈眈,實在沒有太多時間給他考慮。況且,土地在他手中,明朝人不可能永遠不走。只要增強實力,發現山中秘密,大可將其奪回!
“如閣下能履行承諾,提供兵器,這座山便交給閣下!”
“自然。”
嚴嵩頷首輕笑,沒有漏看對方的表情變化。略微思量,便知打的是什麼主意。
可笑!
心下暗自嗤笑,面上卻未顯分毫。
契書當場寫下,第一批交付的長矛,將在六月中旬送到。
對方想要火器,被嚴嵩拒絕。還想糾纏,嚴嵩直接揮袖,作勢要走。
“此地佳木,他處亦可尋。”
潛臺詞,買下石見山,為的是山中木材。如果石見大名不賣,周防、安芸、出雲,哪裡不能買。
嚴嵩的演技,未臻最高點,達到爐火純青。但蒙幾個倭人,實在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
談判的結果,嚴副使得償所願,大獲全勝。
倭人被各種收拾,還要點頭哈腰,捧著契紙,連聲道謝。
看過契紙,謝丕挑起一邊眉毛。
山買下,附近的土地也圈了不少?
“山中開礦,必驚動山下村民。如此以來,總能多出些保障。”
無論謝丕還是嚴嵩,都不認為能長久佔據銀礦。除非明朝派兵,攻下這片土地。
問題是,內閣六部定不會輕易點頭。
倭賊作亂,斬殺即可,派兵遠征實不可行。何況,窮山惡水,打下來有何用?
韃靼才是明朝的心腹大患。如倭國,尚不被士大夫們放在眼裡。
如是為了銀礦,更不可行。
違反聖人之道,絕對不行!
想到種種可能,謝丕和嚴嵩都是搖頭。
為今之計,只能儘快勘探礦脈,加緊開採。採出多少是多少,銀礦石冶煉麻煩,直接裝船,運回大明再行處置。
兩人計定,當日便遣佛郎機人帶路,尋到發現銀礦石之地。以此為中心,同行工部官員四下勘察,很快發現礦脈。
謝丕和嚴嵩精神一振,當即寫成奏疏,加蓋印章,由隨行錦衣衛送回大明。
在此之前,他們尚需在倭國留一段時日。
為保銀礦秘密,嚴嵩下令,召集附近村人,開始沿山腳伐木。
“每日一頓飯,另有工錢。”
此時,倭國正鬧饑荒,知曉有飯可吃,還有工錢可拿,村民傾巢而出。多數男子連身衣服都不穿,赤著腳,一條兜襠布,拎起斧頭就上山。
石見大名得知訊息,先前的疑慮消去幾分。
一邊觀賞瓷器,一邊幻想,等兵器到手,必要給宿敵好看!
與此同時,楊瓚一行進入浙海。
官船停泊海上,番商和兩名海賊乘坐自海匪處繳獲的商船,運送茶葉絲綢上岸。
同行有六名衛軍,皆換下袢襖,著短打,做家人打扮。
王守仁一身青色儒衫,頭戴四方巾,開口子曰,閉口之乎者也,將一個屢考不第,淪為帳房先生的酸丁形象,演繹得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