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宣楊瓚。”
興致一起,弘治帝便要見見楊編修。
閣臣不行,翰林院學士不行,同年的狀元榜眼皆是鎩羽,偏偏這個楊小探花卻是做到了。
太子能安下心來讀書明理,講讀經義,怎不讓天子心喜。
“寧老伴。”
“奴婢在。”
“開朕的私庫,取白金三十兩,寶鈔五千貫,各色絹帛十匹。”
天子私庫裡的絹帛,都是各府及外邦進貢,價值遠超金銀寶鈔,更可作為“貨幣”通用。一下賞出十匹,尋常大臣都沒有如此待遇。
“是。”
寧瑾應諾,對楊小探花的前程更加看好。
兩刻後,楊瓚至暖閣請見,本以為天子會詢問偏殿之事,未料想,弘治帝半句不問,只讓寧瑾捧出金銀布帛,道:“爾在京中無宅,宜擇佳處置業。”
皇帝給錢,讓他買房子?
楊瓚傻眼。
至於皇帝為何知道他在京城沒有宅院,根本不用細想。錦衣衛東廠無孔不入,大臣每天吃了幾粒米,皇帝八成都知道。
“臣不勝惶恐,無功不敢受祿。”
“為太子講習論道,引其規行端正,便是爾之功勞。”
“臣謝陛下隆恩!”
楊瓚不得不感慨,弘治帝對太子,當真是一片慈父之心。
“金既受,無需廷謝,勿為他人知,免於嫉妒。”
“臣……遵旨。”
皇帝給錢還要偷偷摸摸,這叫什麼事?
天子不親臣民,不好。太過平易近人……該怎麼說?
走出乾清宮暖閣,回望琉璃瓦泛起的金光,楊瓚默然許久,仍是找不出一個合適的詞來形容。
申時中,楊瓚回到翰林院。
彼時,朝考已過,崔銑、湛若水、嚴嵩等三十人被改為庶吉士。王忠在朝考中列在第三十名,恰好搭上末班車。
考中庶吉士,並不能馬上授官。
依規章,三十人將繼續在翰林院深造,由太常寺卿兼翰林院學士張元楨,翰林院學士劉機教導。期間可分入六部觀政,只是無品階,也無權參與政務。
觀政數日,三十人齊聚翰林院,難免有所爭論。
楊瓚到時,只聽有庶吉士道:“韃靼屢屢犯邊,擄我百姓,毀我良田,實是可恨至極!”
聽到這個聲音,楊瓚笑了。
王忠,王兄啊。
“此言確實。”又有一個聲音道,“然韃靼兵強馬壯,邊軍屢有不敵,亦是實情。”
“嚴兄是辱我大明軍士?”
“非也。”那個聲音繼續道,“依在下之見,北疆蓋多荒涼之地,麥粟難生。不若引軍民後撤,讓出隔界,經年焚燒枯草,廣修堡寨,鑄以牆垣,阻韃靼諸部南下。”
“荒謬!”
“太祖高皇帝開國,太宗皇帝遷都,逐韃靼於北。你竟要舍地予賊?!”
“嚴嵩,你之言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