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州?
幾名閱卷官面面相覷,不解其意。
韓尚書祖籍洪洞,和保安州實在是八竿子打不著。就算要“照顧”同鄉,也該是山西貢士才對。
“保安州……倒是有一份。”
兩名閱卷官忙回身翻找,沒過片刻,便將楊瓚的卷子找了出來。
之所以這般容易,和楊瓚勤練臺閣體不無關係。
接過試卷,韓文笑了笑,問道:“這份策論是中上?”
“回司徒,此篇策論行文拙樸,初讀不會令人眼前一亮,細品之下,實是持之有故,言之有物。不為上上等,也可為中上。”
韓文沒說話,直接將卷子遞給馬文升。果然,看到規整熟悉的臺閣體,馬尚書崩不住樂了。
幾名閱卷官滿頭霧水,更是不解。
“爾等可知,做出這篇策論的貢士年約幾何?”
猜年齡?
“觀其行文,應已是而立之年。”
“再猜。”
“不惑之年?”
總不可能是半百耳順吧?
春闈貢士也沒這麼大年齡的。
“不及弱冠。”
什麼?!
風過燭火,焰心跳動,室內一片寂靜。
八名閱卷官瞠目結舌,皆風中凌亂,步調很是統一。
見狀,韓文也笑了。
“今上求賢若渴,這樣的良才美玉,自不好在我等這裡埋沒。”
話一出口,眾人便知曉韓尚書的打算。
心下思量一番,都沒提出異議。
年不及弱冠便有這份沉穩,早生幾十年,當可同楊大學士分庭抗禮。
既然兩位尚書達成一致,都有舉薦此人的意思,他們又何必討人嫌?
再者言,複試策論呈送天子御覽,本就是特例,多一份少一份實無大礙。誰又能雞蛋裡挑骨頭,非要辯出個五四三二一來。
“如此良才,自當舉薦。”
幾人頷首,笑容裡都帶著意會。
馬文升和韓文也不避人,大方將幾份策論收起,喚來一名小黃門,將諸事安置妥當,當夜便歇在值房。
次日,弘治帝難得上了早朝。
朝議之後,三名閣老和六部尚書齊聚奉天殿西暖閣,和天子一同觀覽呈上的幾篇策論。
謝丕和顧九如的最為出彩,第三個被天子誇讚的卻不是董王已,而是閆璟。其後,崔銑等人的策論均被一一評鑑,言辭深刻者多得讚譽。
翻到楊瓚的文章,弘治帝微微皺眉。
不是說不好,而是比起之前幾篇,的確有些差距。
“馬愛卿。”
“臣在。”
弘治帝拿起楊瓚的文章,明顯在問,這篇策論是怎麼回事?
“啟稟陛下,此文乃春闈第五十九名,保安州明經楊瓚所做。”
“哦。”
弘治帝點點頭,繼續向下看,眉頭仍是未松。
行文平穩,有些觀點不錯,字也不錯,可左看右看,實在沒有哪裡出奇。
“此篇策論……”
看到末尾,弘治帝當真不知道該如何評鑑。
論理,文章寫得不錯,算是中上。但比起之前幾人,實是差了一個段數。就好像白麵包子和黑麵饅頭的對比,都能吃,味道卻著實不一樣。
面對弘治帝的疑問和同僚的目光,馬文升極是淡定。旁人不曉得弘治帝的心思,歷經四朝的官場老油條卻是一清二楚。
太子性格跳脫,玩心太重,跟在身邊的人難以規勸,詹事府也沒有能獨當一面的人才,即便有,也不為太子所喜。
當下要緊之事,是擇選一個穩重之人陪伴太子,或講經義,或侍讀文華殿。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像給駿馬套上籠頭,加以管束。
人不能從朝中選。
只要入了朝堂,各方的關係就撕扯不開。這樣的人陪在太子身邊,未必是好事。
原本,馬文升以為會是謝丕。然觀天子之意,可能性著實不大。
在謹身殿中見到楊瓚,馬文升便是心頭一動。複試後和韓文商量,才有了閱卷房中的一幕。
“陛下,此子不及弱冠,年方十七。”
一句話出,弘治帝的神情頓生變化,微微傾身,問道:“十七?”
“回陛下,正是。”
看著天子面色漸紅,馬尚書笑眯眯的回道,心中大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