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截然不同的氣象條件而言,而積流,又是對雨水的“積”:即儲存。“流”:即降水的矛盾概括性介紹,說白了,這個臨時編造的名詞也是矛盾重重,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氣象學家們的無奈和學術空白,等以後要去解釋研究這個自然現象了,但卻不再出現,於是對其形成條件和相關的引數資料也是一片空白,筆者曾經就拜訪過鄔熙最資深的氣象學者魯銘*藝老前輩,他對於這種氣象現象給出的解釋為再特定的自然條件下。雲層中會產生另外一個雲層,最外層的雲層產生大量降水的同時。裡面的雲層卻沒有水汽,所以。當外雲層被剝離的時候,內雲層就出現了戛然而止,停止降水的情況。那筆者又問魯銘藝老前輩:這內雲層是如何形成的時候,魯銘藝老前輩給出一個極為微妙的回答:在自然條件中是形成不了的,也不可能是人為的,或許孫悟空能做到。顧名思義,這樣的回答就變相的證明了,這是一種不可預知的魔力所造成的氣象條件,這裡可以理解為是那魚精所為。)
*為防止對號入座,魯銘藝為化名。
霍長生見狀,本就信心無比,蓄勢待發的他,立刻開啟馬達,整個船像利箭一般朝東南方向駛了出去,其他漁民看到了,或重啟馬達,或揚帆準備,反正所有的漁民都在詫異,但跟隨的腳步,顯然要比霍家慢上一步
霍家的船隻達到了指定的目的地後,霍有根站在船頭,看著湖面,覺得這個湖面要打上870斤的魚,顯然是很困難的,但鑑於詭譎的天氣情況,以及“有棗沒棗打三竿”的心理,霍長生和霍有根還是撒下了漁網,這一漁網下去,沉得飛快如同湖下有人拉拽一般,漁網迅速沉入湖底,霍家父子兩人大驚,連忙齊用力拉拽,這一拉拽,足以讓霍家所有人興奮無比,滿滿的一網魚被拉了上來,兩人都來不及稱重,放下魚,接著第二網又撒了出去,第二網跟第一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漁網同樣迅速沉入,隨後將其拉出,又是滿滿的一網,直到霍家父子第三網撒出去的時候,其他的漁民才剛剛趕到
三網完畢,第四網下去,不再有魚,其他漁民跟著撒網,也都空網而出,霍家父子大笑,看著自家滿滿的一船魚,想必終於可以跟廠家交差了!一家四口滿載而歸,其他漁民只能是“羨慕嫉妒恨”
霍家漁船靠岸,廠家早已聞訊趕來,拿著或者在碼頭上等候多時,所有的漁民看著霍家過磅,更有漁民紛紛前來“索套”。
所謂“索套”,是漁民間的一種專有名詞,針對平日裡一些漁民歉收而另外一些漁民豐收的時候,歉收的漁民就可以向豐收的漁民“索套”,一般而言就是一兩條魚,夠歉收的漁民一天吃飯所用。畢竟漁民跟農民不一樣,除了勤奮以外,運氣很重要,漁民今天歉收明天豐收是常有的事情,魚和糧不一樣,糧能存著,一次豐收夠吃一年,魚存不了,醃製也只是為了過冬所用,且魚大部分要趁著鮮活的時候才能賣出好價錢,一般而言,漁民不敢多留魚。所以“索套”在漁民之間是非常常見的。霍家也懂這個規矩,所以對這大家說道:“我們欠廠家870斤魚,先過磅,多了大家分。”這個大家都能理解,於是就等著過磅,這一過磅才發現,總共是878斤,多了8斤的魚,大家都說這也成,8斤雖然分給大家嫌少了一點,但聊勝於無,正當霍有根要分魚的時候,霍長生突然看到了那條最大的白魚,一稱分量,足足八斤,霍長生立馬明白了昨晚那“餘大爺”的交代,這個八斤的大白魚是要放生的。這一來就分不了了!
廠家那邊不管你,留下8斤,剩下的870斤趕緊要“打包走人”,這時間是耽擱不起的,霍長生立馬就留下了那條八斤重的白魚,廠家帶著870斤的魚就開車離開了,其他的漁民不認賬了,說好“索套”的,結果你扣著這八斤的大白魚算是什麼事?任憑霍長生怎麼解釋,都沒用,漁民們不幹呀,這事得說清楚
在這裡,筆者還要穿插一個跟生物有關的知識:大湖三白。大湖盛產三白,即:白魚、白蝦和銀魚。這三白為何除了鄔熙及周邊地區能食用到新鮮的,而其他地區只能食用速凍的呢?那是因為三白出湖不久就要死去,說到底:這大湖三白不能離湖太久。這漁民們不讓霍長生放生那八斤重的白魚,把白魚沒多久就一命嗚呼了霍長生嚇傻了,漁民們一看,這大白魚既然死了,那也就談不上放生了,煮了大家分吃吧,八斤的白魚也不夠所有的漁民吃,於是霍有根提議道:“這樣吧,我來把這大白魚煮了,大家回去把自家的年長者給請來,到哦船上吃魚可好?”這也算是變相的“索套”,這麼一個分配方案,大家也就認同了
煮大白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