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3部分

式,就如同都市白領在都市裡閒的蛋疼。然後選擇一個大週末,開著車去鄉下,體驗所謂的農家樂。筆者去法雲寺出家。除了實地考察以外,多多少少也是有點閒的蛋疼的意思。

筆者去了法雲寺。才知道寺廟的奧秘,由於法雲寺香火不旺,早在三年前的時候,就被承包出去了,筆者第一次聽聞這寺廟還有承包的說法,給我安排的正是某宗教產業公司的負責人王經理,在他的安排下,幫我達成了去法雲寺的出家的計劃。

法雲寺雖然歷史悠久。但佔地面積並不是很大,約莫十來畝的樣子。寺廟翻修過多次,寺中常駐僧侶11名,至於帶髮修行的,筆者真心不得而知,地理位置確實有些不理想,在一個村的村尾,那個村從外形上看,就知道經濟狀況還是很一般,特別是路。大部分都是鄉間小路,要是雙向開車的話,鐵定堵死。也不知道是那村的原始風貌還是規劃設計。總之那個村呈八卦形,就是你進了這個村就得繞路,要是沒有熟人帶你走,真可能還就困在了裡面。你說,就這樣的一個地理位置,法雲寺能火起來嗎?

繞過村,就是一條河,這個能理解,寺廟前面必須有河。河上有一小橋可以直通寺廟,這是定式。去哪座寺廟都是這樣的,進入寺廟的第一尊佛像就是頭陀。據說這個頭陀的手勢很有說法,什麼樣的手勢代表可以化齋、住宿,什麼樣的手勢代表只能化齋不能住宿,什麼樣的手勢代表不能化齋、住宿一切的一切都是有說法的,你真要去化齋住宿什麼的,看到那頭陀就應該明白了,而不用再去寺廟裡追著方丈問能不能化齋吃飯、過夜住宿了。

筆者由於有王經理介紹,所以法雲寺的住持還是比較重視的,得知筆者已經到來,親自出來迎接筆者,正因為這樣,所以筆者也沒有看清法雲寺的頭陀是怎樣的一個手勢?迎接筆者的方丈已經有七十歲的樣子了,面容乾涸慈祥但精神矍鑠,法號:渡逸。人家應該是真有修行的功力,筆者去的時候,就跟現在一樣,是三伏的天,烈日炎炎之下,最高氣溫達到三十七八度,人赤身*走在室外都會滿頭大汗,但渡逸方丈卻是毫不畏懼,身穿厚重袈裟,一臉平靜,沒有燥熱之感,筆者曾經問過渡逸方丈:“大師,這麼熱的天,您可以把袈裟脫了,沒有必要一直穿著!熱。”渡逸方丈的回答卻異常平靜,“熱是我的*,我的內心很涼,袈裟還是穿著吧,施主畢竟是貴客!”這個回答雖然比較唯心,但也不乏是一種養身之道:管你世界天翻地覆,我內心卻平靜如水。

渡逸方丈帶著筆者瀏覽了一下法雲寺,一邊瀏覽一邊介紹,筆者也是一邊參觀,一邊拜佛,寺院雖小,但畢竟是走走停停,所以,一圈逛下來,也有一個多小時。在這期間,渡逸方丈也不煩躁,見我拜他也跟著拜,並沒有因為我在拜佛在責備我拖延時間,一圈拜下來後,渡逸方丈的僧袍上都浸溼了。我很內疚,連忙要求趕緊結束,渡逸方丈的回答是:“行善拜佛還是極好的,施主拜佛,老衲自然高興。怎麼還要趕緊結束呢?”

筆者在渡逸方丈的帶領下,參觀完了法雲寺,最後渡逸方丈帶著筆者來到了法雲寺的後院,這後院如同北京的四合院,規模不大,有兩處,一處是僧侶住的,另外一處就是給我們這些外來香客住的,連線兩處後院的是一個廚房,燒柴火的廚房,廚房裡就一個阿姨,據介紹,這個阿姨的真實身份是香客,過來純粹是幫忙,不領工資,香客們專門有一項義務,就是每個人輪著到寺院裡做義工,一人或二天或三天,隨自己的心意。寺廟裡有專門的伙伕做飯,阿姨也就是幫著買買菜、洗洗菜,任務不多,其主要目的跟筆者差不多,來這寺院是修身養性的。渡逸方丈介紹完後,安排了一個客房給筆者,這客房極為簡陋,就一張床,一張桌子、二、三張椅子,還有一個供香客放的衣櫃。整個客房裡就只有兩樣家電:電燈和電風扇。

筆者安排妥當後,渡逸方丈就告退了。那客房相對比較閉塞,開了電扇也很悶熱,這對於在大熱天裡吹慣空調的筆者而言,那絕對是受罪。在來之前。王經理就一再交代,寺廟那邊沒有訊號,多於的電源插座也沒有。所以,原本要帶著膝上型電腦和ipad過去的筆者只能無奈的放棄那些現代裝置。就帶了一隻手機和充電器,算是輕裝上陣了。那阿姨也比較熱忱,來到筆者的客房,詢問著要吃些什麼菜,一會兒她去採購,筆者當然說隨意,寺廟裡都吃素食,也不可能去胡亂要求。“入鄉隨俗”唄!

阿姨去買菜,就剩筆者一個人在後院,客房裡太熱,呆不住,以往一閒下來,就是電腦手機,在這裡,千萬不要指望,渡逸方丈倒是給準備了一些經書,但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