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光寺位於京城西郊的翠微山東麓,始建於唐代,初名龍泉寺,明代成化年間再修後,取名靈光寺。是京城附近有名的“三山、八剎”之一。
進得山門,便是天王殿。張氏到天王殿禮拜一番後,就開始尋找觀音殿。
張氏詢問了寺院裡的人後,才知道觀音殿在西院,趕到觀音殿後,張氏先虔誠的叩拜了觀世音菩薩,為納喇素琴懷孕的事情還願後,便開始祈禱納喇素琴能夠順利生產,以及自己的小女兒李伊水的婚事,希望她日後能夠尋一個如意郎君。
等到張氏將香插進香爐裡。站起身的時候,一旁伺候的小沙彌捧著一個功德簿走了過去,請張氏添香,張氏看見上面別人添的香火錢都是幾十兩銀子一百兩銀子地,便也提筆寫上:“城南李張氏為靈光寺觀音殿捐紋銀一百兩整”。
旁邊的韓嬤嬤見狀,將一百兩銀票放進另一個沙彌捧著的功德箱裡了。
張氏從觀音殿裡出來。就打算將靈光寺所有地菩薩神像參拜個遍。想到女兒不受拘束地性子。便讓韓嬤嬤照看她們。自己在靈光寺裡參拜。
且不提張氏從天王殿開始禮佛。李伊水四姐妹帶著白狐狸一起來到西院峭壁下地金魚池。池上架有一座精美地石橋。池中建有水心亭。可惜現在是初春。看不到池內遍開紅蓮地美麗景象。不過。池水已經解凍。水中錦鯉開始冒頭。修養了一個冬天地錦鯉們身材肥肥地。在水中優雅地游來游去。倒也別有一番景象。
金魚池地源頭是一處湖泊。湖面無風微粼。像塊美麗地綠寶石一般閃著光。李汶水和李沉水眼望著對岸長堤上地一片梅花林。滿目地粉紅嫩白。獨自嬌豔。便提出要去逛逛。
李伊水腿腳懶怠地動了。便想原地休息。見李汶水蠢蠢欲動。不好生加阻攔。只好提醒幾人“遇林莫入”地江湖老話。誰知李伊水這般一說反倒是引起了李沉水和明月地興趣。也都想去看看。李伊水鬱悶地直翻白眼。見三人身邊都帶著丫鬟。而且這靈光寺看著幽靜。其實來上香地人不少。只是因為在佛門聖地。大家都不敢大聲喧譁罷了。而且。傳聞這靈光寺地主持還是出自少林寺地武僧。想來宵小不敢在這種地方鬧事。
想到這裡。李伊水便不阻攔她們了。韓嬤嬤是張氏派來照顧幾位小姐地。現在她們兵分兩路。韓嬤嬤自然是跟在李伊水身邊照顧。
李伊水叮囑跟著三人地小丫頭。對周圍地情況機靈一點。如果看情況不對地話。起碼要有一個人跑回來報信。
李汶水聽了。笑著說:“伊水。你這般絮絮叨叨的,真地比嬤嬤還嬤嬤。”
“汶水姐姐。比嬤嬤還嬤嬤是什麼意思?”明月是真的不懂?
“那個意思就是說,嬤嬤很嘮叨,伊水可是比嘮叨還要嘮叨。”李汶水邊說邊笑。
李沉水向姐姐打了一個眼色,李汶水順著她的眼光看見了韓嬤嬤,便也止住了笑,“好妹妹,我們知道你是擔心我們,不過我們可都是比你大,而且是一大夥人,要是真的倒黴再次碰到了壞人,起碼幾個人一起喊救命想必在山門都能夠聽見。”
“我就在這金魚池附近逛,你們逛完之後來這裡找我。”李伊水見李汶水這般也不再絮叨了。
看到三人歡呼離開,走路時也是邊說笑邊打鬧,李伊水突然懷疑自己是不是已經老了,如果算上沒有穿越到日子,李伊水現在已經三十出頭了,都提不起玩耍的興致了。
李伊水嘆了口氣,拿起池邊放著的魚食開始餵魚,看著越來越多的金魚冒頭爭著吃落到水面上的魚食,李伊水忘記了感慨,高興的同時眼中更多地是貪婪………這麼多又大又肥的錦鯉啊!
靈光寺是佛門聖地,自然忌諱殺生,金魚池的鯉魚們可是有福氣了,既能吃到美味的食物,又從來沒有性命之憂,自然是養的又肥又大。
李伊水對於這些只能看不能吃的大肥魚很是眼饞,邊餵食物邊想著這條是油炸呢還是清蒸好吃,嗯,其實水煮魚也是挺不錯的,阿彌陀佛,佛祖寬恕,並不是她要在這佛門聖地想這些殺生的事情,而是她已經好長日子沒有吃魚了,實在是嘴饞的不行了。自從她嫂子懷孕後,家裡就斷了魚,連過年時候地魚都是用麵筋做地素魚。天下還有比她更悽慘的人嗎?
看來回去後,要找個時間到外面飯店裡去吃上一頓了。
李伊水打定主意了,便不再餵魚了,省得讓自己眼饞。
旁邊一些山石砌成地假山外,假山外面就是一片空地了,想來這裡到夏天應該是花草遍地。現在光禿禿的,只有一些小草和幾朵不畏寒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