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這老母親這般年紀,還要受兒子牽連。”霍榮痛哭道。
霍老太君揩揩眼淚,哽咽道:“罷了,只要他們小的都平安了,我也無怨了。”
原身上就不好,又經這一番離別的感傷,霍老太君越發不好了,霍榮忙打發人去請的太醫的。
不得已,又放了霍夫人出來侍疾。
……
洪水氾濫一事尚未能尋得解決之法,災民又來了。
大批災民湧入京城,一日之間就見城中大街小巷滿地飢腸轆轆的乞丐。
所幸如今是將近中秋之時,不冷不熱,不然多少路有凍死骨的。
一旦人多起來,定不時生出騷亂來了,順天府一時也忙亂了許多。
京城治安堪憂,便有人在朝上建議驅逐災民,禁止災民進城。
這方才說罷,那廂便有人極力發對。
“災民原是走投無路了,倘若強行勒令禁止,只怕會生出民變來。”
這話讓許多稱是附議的。
“只是若放任了這些災民,也遲早會生出變故來。”
一時間,朝堂之上,激辯不斷。
禎武帝朝下看去,只見霍榮低眼垂眉,老神在在的,禎武帝道:“鎮遠公曾說對水務之事不甚通宵,可如今京城中災民幾乎成患,鎮遠公最是擅長用兵的,可有既不傷民,又解除京城一患的法子?”
這種時候定不能再一口推諉了,少不得會被人彈劾尸位素餐的,正好給了禎武帝拿辦了的藉由。
但也不能胡亂出主意,以免事後搬的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所以鎮遠公將話在腦中又過了三遍,這才出列上前長揖而拜,道:“回皇上,臣以為劉大人說的極是。強行禁止只會激出民變來,可若是讓災民滯留京城也更不是上策,唯有引災民自行離去才辦法。”
這時太后王家一系的人,就道:“正是別處無可生存了,才到了京城來尋一條活路,若還有別的法子的也不能千里迢迢就來了京城的,所以說什麼引災民自行裡去,就是無稽之談。”
霍榮也不惱,心平氣和道:“事在人為。”
這話引起了禎武帝的興趣,一時走下龍椅,到霍榮面前,道:“鎮遠公能說出此話來,定有了良策,你且快快說來。”
霍榮又作一揖,道:“回皇上,是否良策臣不敢說,只是尋思多日覺著應該可行。就同方才王大人所說的,災民是因別處無可生存,才來的京城尋一條活路的。尋甚活路?自然是為了一口吃食的。”
禎武帝連連點頭。
霍榮稍頓了頓,“可若是禁止各家各戶在京城中施捨錢糧,再令京郊郡縣四處開了粥廠,又或開倉放糧,災民為了一口吃食定沒有再滯留城裡的。”
禎武帝道:“這的確也是個法子,只是京郊九縣糧草也不富裕,就是開倉放糧了也是杯水車薪,不解燃眉之急的。”
霍榮道:“皇上是知道的,災民初現之時,便有人家開了粥棚救濟災民,可見京中不少人家還是有餘力了,就是餘力不足的,若是皇上能下道聖旨昭告天下,但凡到京郊開粥棚接濟災民的,朝廷自有獎賞做貼補,定又有不少人家響應。這樣城中災民便會自行四散到京郊郡縣去,城中民患不攻自破。”
“好,好法子。”禎武帝大步走回龍椅前立時就下了聖旨,一禁城中施捨米糧吃食,二賞京郊各縣開粥棚接濟災民之善舉。
聖旨一下,那些個高門大戶雖不意在那點子賞賜,卻在意名聲,沒有不前往施粥放糧的。
而看上朝廷貼補銀子的,自然也不甘落後的。
袁瑤得知此政令後,就關了自家在京城中的粥棚,打發人到原周老太太給她的那處京郊小四合院去,開施米粥。
按說此法千好萬好,霍榮初衷雖有保自身之意,可到底也是為國為民的,沒想卻耐不住那些個昧了良知欲發國難財的。
而霍榮在朝中雖已謹小慎微,卻不防兒子中有不知天高地厚,膽大妄為的,到底那石頭還是砸到了自己的腳。
施粥舍米原是積德的善舉,可到了那些個黑了心肝一心裡只有銀子的人手,就成了生財有道之法了。
那些個人竟然拿了朝廷貼補的銀子買了米糠、黴米,煮粥施捨,轉手又的貼補。
米糠、黴米,到底不能致命的,有人更是陰毒竟然用了黑油米。
什麼是黑油米?
其實說來也沒人知道那黑油到底是什麼東西,只因當年曾經河堤決口令山岸塌方,山裡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