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6部分

日本方面的“不合作”卻是擺在眼前的事實。

儘管在前天剛剛收到總統府的回電,這份回電的措辭十分奇怪,表面上盡顯是安撫和讚賞之意,又是慰勞遼東作戰的全軍,又是表示儘快論功行賞。但是實際上卻是要求遼東這邊必須按兵不動,而且就這件事還專門做了一番解釋,不能因為一時意氣而造成國際外交留下不可恢復的痕跡。

就袁肅本人而言,他不得不慎重考慮這份電報更深層的意思,畢竟袁世凱之所以這樣來撰寫電報,這其中肯定是有其他的暗示。其實就算不費腦子,直接也能推測到如果違抗中央政府的命令列事,後果肯定不會有好事。不管最後是否更好的推動外交談判的發展,但“不停命令”這個帽子算是扣定下來了。

不過並不因為這樣的風險,他便會輕易就範,自己看準的還是袁世凱稱帝需要拉攏一批軍事將領的支援。尤其是經過了遼東一戰,他袁肅的名聲在國內必然會又上升一個檔次,單憑這一點袁世凱就不能輕易的制壓自己,最多就是今後發展的路子不太容易罷了。

可細細想來,袁世凱的歷史壽命似乎也沒有幾年了。

當然,除此之外,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還是緊隨總統府發來的電文之後,陸軍部又專門發來一封密電。這封密電是段祺瑞親擬,以陸軍部總長的名義命令袁肅按照既定計劃執行,隨時進兵遼東腹地,儘可能多佔取遼東領土,為談判之事提供便利。

其他的不必多想,單單有段祺瑞的授意就足夠了。

第一點陸軍部畢竟是全國軍事中樞機構,陸軍部派發下來的命令名義上就是最高命令;第二點腹黑點說,就算這件事真的會鬧出不愉快,袁肅到時候也能把責任推卸到段祺瑞身上。

於是在十一月十六日上午,袁肅正式下達執行反攻計劃。

營口第一兵團和第二師第一旅即刻向東城區發動進攻,針對還盤踞在營口近郊和沿海地區的第五師團登陸部隊進行清掃。同時蓋州防線上,十七師、第一旅和第二師兩個旅,也立刻展開對第五師團主力部隊的合圍。

僅僅停息了兩天時間的遼東戰火,再次被點燃了起來。並且較之之前而言,實際上這次反攻的規模要遠遠超過日軍進攻的規模。

營口東部地區的日軍早已聽說了中日談判的訊息,因此在十四日便停止進攻,等到師團司令部撤退的命令。只可惜師團司令部一直沒有確切的訊息,這邊兩個聯隊的兵力也只能繼續等待。本以為中日進入談判階段就意味著停戰,哪裡知道中國軍隊這會兒又主動發起反攻。

第二艦隊的大部分主力艦已經撤回旅順海軍基地,只留下一些輕型軍艦和運兵船還停泊在渤海海灣上,等待接應營口這邊的部隊撤回。事實上第二艦隊到今天業已等得不耐煩,只是再不耐煩也不能拋下這幾千人不顧。

失去海軍炮火的掩護,面對兩倍多與本部的中國軍隊,再加上連續消耗多日所剩物資不多,營口東部地區的日軍很快就陷入包圍的困境之中。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即便中日兩國已經開始談判,但軍隊駐守的防線依然沒有任何鬆懈,所以面對突如其來的進攻還是能夠從容展開防守作戰。

營口東部的戰事很快升溫起來,無論是進攻方還是防守方都打的十分頑強。

中國軍隊兵分三路進行迂迴包抄,不過卻在東城區的巷戰中與日軍防守部隊糾纏不下。另外兩路迂迴到沿海地區發起夾攻,很快就爆發了大片區的肉搏戰。中國士兵計程車氣十分高漲,而且人數眾多,一下子反而讓日軍拿手的白刃戰變得十分不利。

交戰整整持續了一天,袁肅前後調集了兩批部隊進行輪換進攻,不給日軍一絲一毫喘息休息的時間。而日軍除了幾艘輕型軍艦提供極其有限的炮火支援之外,再也沒有其他的外來援助,士兵們疲憊應戰,防守的強度每過一個鐘頭就會大打折扣。

截止到傍晚,中國軍隊完成了對海岸一帶地區的佔領,徹底將東城區內餘下的日軍殘部包圍了起來。東城區的巷戰進行的十分吃虧,不僅對中國軍隊而言吃虧,對日軍軍隊而言同樣吃虧。前者是缺乏巷戰經驗,而且又急於求成,因此讓潛伏在暗處的日軍有機可乘。後者一開始還有一定優勢,可是隨著中國軍隊分割槽切割,部隊逐漸的分散,彼此之間更是失去聯絡,僅僅只能各自為戰。

因為天色已暗,再者與日軍的巷戰也造成了一定傷亡,袁肅果斷下令各部停戰作戰,於東城區周邊設防圍攏。他原本就沒打算一口氣將營口的日軍全部消滅,即便是包圍了東城區剩下的日軍殘部,也只是打算儘可能收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