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軒、紹軒,號松壽老人,諡號忠武,江西省奉新縣人。北洋軍閥,中國近代軍閥。清末任雲南、甘肅、江南提督;辛亥革命以後曾任江蘇督軍,長江巡閱使。1917年發動政變,企圖恢復帝制,失敗後蟄居津門。因所部定武軍均留髮辮,人稱“辮帥”。】
正文 段祺瑞其人
網際網路 更新時間:2013…2…17 8:19:32 本章字數:5207
關於段祺瑞向“三一八”慘案死難者下跪傳聞的兩種說法
一種是鳳凰衛視2011年8月2日《騰飛中國》節目中所說:“慘案發生之後,段祺瑞很快就趕到了現場,面對死者長跪不起,並終生食素以示懺悔。”'詳細'即“三一八”慘案發生當天(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就到了慘案現場向死難者下跪。
另一種說法則來自《炎黃春秋》2009年第5期杜婉華所撰《另一個段祺瑞》一文,文中引述段祺瑞外孫女張乃惠的說法:“母親告訴我,慘案讓我外公極度悲憤不安,……他讓人立即調查死難者的名字,給予優撫。他還在悼念三一八慘案死難同胞大會上,當眾長跪不起……”即段祺瑞向死難者下跪一事發生在慘案五天後(即1926年3月23日)北大舉行的“悼念三一八慘案死難同胞大會”上。
這兩種說法都認定段祺瑞為“三一八”慘案死難者下跪,但時間地點卻完全不同,那麼哪一種說法可信呢?史料證明,兩種說法都沒有任何依據。
“三一八”慘案當天段祺瑞根本沒有去現場
關於段祺瑞在“三一八”慘案事發當天有沒有到現場下跪,我們可以從當事者回憶段祺瑞在慘案發生後的所作所為中得出結論。據當時曾負責保衛執政府與吉兆衚衕段祺瑞住宅的衛隊旅上校參謀長楚溪春回憶,他們向段祺瑞彙報慘案發生的情況之後,段的表現是:
“我隨李鳴鐘馬上坐汽車趕回吉兆衚衕段宅見段祺瑞。當時段祺瑞正在同吳清源下圍棋,見我們兩個人進屋後,馬上聲色俱厲,大聲對李鳴鐘說:‘李鳴鐘你能維持北京的治安不能?你如不能,我能撤你,我能換你,我能槍斃你!’李鳴鐘在門口立正鞠躬向後退,連聲說:‘執政,不要生氣,不要生氣,我能維持治安,我能維持治安!’段祺瑞接著說:‘楚參謀長,你去告訴衛隊旅官兵,我不但不懲罰他們,我還要賞他們呢!這一群土匪學生……’”(楚溪春《“三·一八”慘案親歷記》,原載於1963年3月內部發行的《文史資料選輯》第三輯)
這段回憶說明段祺瑞並沒有在得知衛隊開槍打死學生之後隨即趕到現場,而且從其對學生運動的態度來看,更不可能向死難者下跪。當然,一面之詞並不可信,我們還可以從其他在場者的記述中確認是否屬實。據當時在段祺瑞身邊的段宏綱(段的侄子)回憶:
“18日晨9時許,即得到訊息,謂浩浩蕩蕩的yx大隊又陸續地到達鐵獅子衚衕執政府門前的空場上,人數比昨日更多,叫罵呼打,情況混亂已極。大約是11時半前後,我在吉兆衚衕忽聞連續不斷的10餘聲槍響,來自西北方(吉兆衚衕在鐵獅子衚衕東南方),我大吃一驚,這一定是執政府門前發生事故了。這時先伯命人召我,問何處槍聲。正在說話的時候,楚溪春電話來了,說yx群眾百般地辱罵兵士,並搶奪**,欲闖破鐵門,兵士開槍,死傷有數十人。語氣極緊張。先伯命我立刻往視。有的記載謂是時執政府正開國務會議,先伯出席,衛隊武團長來報告外面緊張情況後,先伯即命令開槍。實際根本無此事。我到執政府門前時,yx大隊大部分已散去,見東面圍牆下有屍體10餘具。據衛隊人排長報告,有受傷者數十人,已送附近醫院。我馳回吉兆衚衕向先伯報告,先伯甚為傷感。他命我速電話召地面負責軍警首長來商。大約在12時半左右,代理警備司令李鳴鐘及衛隊旅參謀長楚溪春同來吉兆衚衕(也許是楚先到),向先伯報告肇事經過。宏綱亦在旁。他們分別報告後,先伯對李鳴鐘說,因為你們處理防備不周,竟發生這樣不幸的慘劇,望李司令同楚參謀長特別當心注意治安,萬不可再發生任何事故。李、楚遂退出。楚溪春寫的《三一八慘案親歷記》謂段某正在與吳清源下圍棋,查吳清源早於前一年夏去日本;又謂段對李鳴鐘說:我能撤換你,我能槍斃你;對楚本人說,我不惟不懲辦士兵,還要賞他們云云,完全與事實不符。先伯既未與吳下圍棋,更沒對李鳴鐘說這樣不近情理的話。”(《文史資料存稿選編·晚清北洋》下冊,P818)
從上文可知,段祺瑞在得知慘案後只是派段宏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