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朕有三個兒子,最讓朕出乎意料的,反而是老三,這個老三啊,朕操心不少,平日裡沒少為他擔憂,可是不曾想,他竟有如此本事。已是能為朕分憂了。”
其他人紛紛乾笑,按照官場的原則。即所謂你替我抬了轎子,我就得給你吹喇叭,所謂投桃報李,那兵部尚書周力帆道:“陛下,當時瓦剌和韃靼人圍城,滿城皆驚,都不知如何是好,是趙王殿下指揮若定,談笑風生,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微臣人等,本已是驚慌不已,可是受了趙王殿下的鼓舞,反倒是定下了心神,若非趙王殿下穩住了軍民士氣,北京城早就岌岌可危了。”
朱棣不由笑了,欣慰的看了趙王一眼,道:“高遂,你來說說看,你立下如此大功,朕該賞你什麼?”
趙王笑嘻嘻的道:“父皇,兒臣什麼都不要……”
“哦?”朱棣沉吟起來,禁不住道:“朕要賞你,你為何卻是推卻,你立了大功,賞賜是理所應當,怎的反而扭扭捏捏了。”
朱高燧卻是正兒八經的搖頭,道:“父皇……兒臣……兒臣身為龍子鳳孫,天潢貴胄,自幼開始,便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能有今日富貴,皆賴父皇的恩蔭,這些年,榮華富貴本就享用不盡,父母之恩,兒臣粉身碎骨,亦難報萬一,哪裡還敢要什麼賞賜。”
朱棣此時本就龍心大悅,此時又見朱高燧說的誠摯,心中更是大喜過望,連連點頭唏噓,道:“你說的是,你說的是……不過……”
朱棣在說話的當口,在座的幾個大臣此時卻俱都是面面相覷,朱高燧的話,對於天子來說,他是為人父母,可以說當局者迷,可是其餘這些外人卻是聽出弦外之音了,一個皇子,立下了如此的大功,卻是什麼都不要,這意味著什麼?這不能說明這位趙王殿下高風亮節,想來所謂的只是報父母之恩,多半也是扯淡,真正讓人警惕的是,趙王根本志不在此,壓根就不稀罕這些賞賜,人家所圖謀的,天子暫時給不了罷了。
想到這兒,周力帆人等俱都毛骨悚然,他們可不是傻子,趙王殿下若是當真有爭儲之心,對他們來說,絕不是好事,他們可是和趙王殿下同一條‘戰壕’裡出來的,天然就被人烙上了趙王的烙印,一旦趙王別有所圖,他們應當如何?許多事你是說不清的,就比如……大家給趙王可沒少說好話,這又是讚歎趙王運籌帷幄,又說他穩重,說他穩住軍民士氣,你說你不是趙王黨,有人信麼?你縱有一百張口,你說的清楚麼?
許多人這才剛剛在高興了一時半刻,而現如今,卻都不禁發出感嘆:“苦也……”
漢王地前車之鑑,可就在不遠,當年陛下要收拾漢王,不曉得多少人為此人頭落地,更不知多少人遭了罪,想到此處,不少人禁不住打了個冷戰,一時之間,卻是不知如何是好,可是眼下……他們似乎已經沒有了任何選擇,唯一能做的,怕也只有乖乖的隨波逐流去了。
他們的心情,自然無人顧忌,只是一個郝風樓,卻在旁邊笑的如桃花一般燦爛,不曉得的,還以為是陛下褒獎,心裡愉快,於是不免放浪形骸,可是郝風樓笑的,卻是這些‘功勳卓著’的文武百官。
這時朱棣繼續道:“不過這麼大的功勞,豈有不賞賜的道理,你是朕的兒子,就更該封賞,你說罷,你要什麼?便是天上的星星,朕也給你摘下來。”
這自是一句玩笑話,今日朱棣是龍心大悅,自然而然,免不了說幾句俏皮話。不過他這俏皮話並不高明,大家卻一個個笑不出來。
朱高燧晃晃腦袋,道:“父皇此言當真?”
一句話出來,朱棣已是沒有臺階可笑了,自是道:“當然不假。”
朱高燧嘆口氣,道:“兒臣無慾無求,不求賞賜,不過錦衣衛都指揮使郝風樓乃是兒臣兄弟,兒臣最想要的,便是他快快活活,如今他家中雖已有賢妻,不過兒臣卻以為,這卻是遠遠不夠,據聞郝風樓垂青於荊國公主,不若父皇開恩,將這荊國公主,下嫁郝風樓如何?只是……假若下嫁,郝風樓就不免要做這駙馬都尉,這駙馬實在沒什麼可做地,每日五體不勤,縱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也不能為朝廷效命,為父皇分憂,因而……因而……何不如……兒臣倒是想到了個法子,這郝風樓,終究是封臣,既是封臣,就不能按駙馬例,理當以朝鮮例,假若朝廷下嫁公主於朝廷國主世子,這……這……想必,是不必封為駙馬都尉吧。”
大明朝為了防止外戚干政,對於宗室地婚娶十分苛刻,往往公主下嫁,都是尋常人家,一旦成了駙馬都尉,意味著你這輩子,雖然有的是榮華富貴,可是人卻是廢了,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