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附近,方圓二十多十里的土地紛紛開始動工,衙門的差役早就丈量了土地,旋即便是無數泥漿、木匠招募,附近幾個磚窯的生意也一下子暴漲,幾個開磚窯的商賈迫不及待的四處開窯,生怕被人搶去了先機。
而木料的價格也都漲了二成,更不必說那些人力,因為諒山這邊,本身就人力緊張,工錢較高,如今又有人四處招募勞力,工錢也是水漲船高,同樣是土木,價錢居然是廣西那邊的一倍有餘。即便如此,這人工的問題依舊還是沒有解決。
倒是在廣西那邊有不少百姓受了這裡的吸引,攜家帶口而來,寧願荒了田地也要來這裡做工。
其實真正人力的緊張還不只是土木,數千士紳、商賈突然來這裡定居,所帶的僕役便有近十萬,這些人的衣食本就是個無底洞,他們習慣了綾羅綢緞,習慣了美酒佳餚,所以諒山對絲綢、酒水甚至雞鴨,乃至於書本、馬匹、薰香之類的需求一下子暴增。
一個小小的縣城原本滿足各地來的商賈便已是捉襟見肘,更何況突然來了這麼多人定居,於是乎,無數人看到商機,一間間的鋪子又是拔地而起,書店、絲綢鋪子、乃至於香燭、馬行、酒肆、茶肆、肉鋪都是生意爆滿。
這倒是讓原有的一些人叫苦不迭,突然新增了這麼多需求,就單單是尋常的肉食居然短短半月之間便上漲了五成,而且還必須卯時便去購買,若是遲了一步,說不準就已銷售一空。
這龐大的需求就像一隻野獸,將獵物吞噬的骨頭渣都不剩,雖是無數的店鋪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可一個問題又出現了,開了店鋪就需要有貨物,貨物從哪裡來?
諒山自然有一些特產,如布匹,如鐵器,如傢俱,可是這些,並非是時下的需求,反倒是書籍、紙張、筆墨、絲綢、酒肉、玉石、古玩、字畫、瓷器成了諒山最是火爆的商品。
在這等情況之下,諒山在不知不覺之間完成了一個華麗的轉身,由一個商貿的中轉點搖身一變,成了廣西乃至於交趾一帶,最大的消費市場。
………………………………………………………………………………………………………………………………………………………………………
第一章到,過敏總算好了一些,這種季節最多蟲子細菌什麼的,大家也多注意了!(未完待續。。)
第三百七十六章:南疆明珠
距離諒山不遠的南寧府,乃是除省會桂林之下的大府。
桂林位於廣西西北,而南寧卻處西陲,表面上,這裡並不起眼,可是卻因駐紮著都指揮使衙門,盤踞重兵,又是重要的商道,一直都是整個朝廷於南錘的定海神針。
而現在,有了一個極有意思的現象。南寧府這邊,一匹絲綢不過二兩七錢銀子,可是三百多里開外的諒山,一匹絲綢卻已到了四兩五錢的高價,南寧府一斤豬肉不過二十錢,到了諒山卻高達五十錢,一個瓷器在這兒不過區區一兩銀子,到了那兒便是三兩四兩。
至於酒水、書畫等奢侈品或是生活所需,價格都在一倍左右。
短短几天的路程,價格翻番。
此時,南寧震動、桂林震動,甚至遠在廣州的商賈亦是震撼不已。
各種訊息如插了翅膀一下瘋狂的傳播,而在這個時代訊息靈通的無非是兩種人,一種是商賈,一種是讀書人,讀書人要做到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而對商賈們來說,訊息就意味著財富。
而現在,財富來了。
對於那諒山,其實各地的商賈早有耳聞,不過並非是什麼商賈都願意去那裡做買賣,畢竟那兒是貨物的中轉中心,確實有許多走貨的商人,將瓷器、絲綢、茶葉這些名貴的商品運去諒山,再兜售給真臘等地的商賈,以此獲得暴利,再將犀角、香料還有諒山產的布匹、鐵器、木具運回來。從事這一類的商賈確實從中牟取到了暴利。
而這種商賈,通俗來說叫做走商,他們不負責生產。從事的是高買低賣的買賣。
至於其他的商賈卻是沒興趣去諒山的,諒山雖然有利潤,可是利潤還沒有大到大家鋌而走險的地步,畢竟那裡素來以訛傳訛,很不太平,一般的商賈之家自己有自己經營的範圍,一般情況也就感慨一些一群發了橫財的傢伙。有那麼點羨慕,卻也只是如此。
現如今卻是大大不同了,這已經不再是一成兩成的利潤。而是一倍兩倍,這諒山頓時在別人繪聲繪色之下簡直就成了遍佈黃金的地方,只要你肯屈尊彎腰,就有大把大把的銀子放入囊中。
一開始是各府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