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團正使在謹見大唐皇帝時候,也沒用上“皇”字。龍朔三年白江村戰役後,大唐使者出使倭國時候,所攜帶的國書中也是“大唐皇帝敬問倭王云云”書寫的。
此次河內鯨來大唐,除了賀大唐平高麗、青海之外,還負有其他幾個重要職責,一個是遣唐使團成員的安排及學習問題,還有一個就是國名的問題,倭國內已經將國名更改為“日本”,也希望大唐接受新的國名,不再以倭國相稱;再者就是倭王自稱改為“皇”、“天皇”的事,倭國內已經將對倭王的稱呼改為“天皇”,倭王的自稱也是“朕”了,這一點也必須照會大唐,讓大唐接受下來。
以河內鯨的理解,第一、第二個要求不太過分,大唐應該都會答應下來,唯第三個要求有點難辦。從此前兩國交往的情況上來看,無論是大隋還是大唐都不會接受倭王自稱“皇”,但河內鯨是個強硬之人,明知道他這樣做。以“皇”稱呼倭王會引起大唐的反感,但還是在大唐的最高掌權者武則天面前說了。這個問題他是必須說的,要不是元日大朝會他呈現禮物的時間過短,沒有機會當殿說什麼話,不然當日他就說了!這是他此行最主要的任務,以他的理解,只要照會大唐了,無論大唐接不接受都不影響倭王以天皇自居,要是大唐能接受下來,那自然是最好的!
今日武則天召見。他也沒什麼顧忌,直接說了出來,有一種豁出去的感覺,而且是在恭賀大唐取得對外戰爭勝利的時候說的,他覺得拍人家馬屁時候。將這敏感的字眼加進去,不大會引起大唐君臣的反感。但他沒想到。他恭維的話還未說完。就被賀蘭敏之打斷並指責了!
不過河內鯨已經做好了被斥責的心理準備,他還慶幸不是武則天出言斥責他,只是她手下的大臣,瞧瞧武則天並沒特別惱怒的神色露出來,當下長身而起,對站在他面前不遠處的賀蘭敏之行了一禮。大聲道:“周國公此話差矣,吾皇已經將我國國名改稱‘日本’,還請大唐皇帝陛下、皇后娘娘及諸位大臣以‘日本’相稱,再者吾皇已經改‘大王’稱號為‘天皇’。此次吾皇遣本使率日本使團來訪,除來朝賀大唐平定高麗和青海及護送遣唐使者外,還有奉吾皇令將更改國名及吾皇稱呼的決定告訴大唐皇帝、皇后的使命……”
“哈哈哈!”河內鯨的話又被一人戲謔般的大笑打斷了,此次站出來的是陳易。陳易兩步上前,走到再被嚇了一跳而停下了話的河內鯨面前,冷笑著道:“河內鯨正使真是恬不知恥,竟然在堂堂的大唐皇后面前胡說如此不敬之語!倭國及孤懸於海外之幾島,族人完全未開化,沒有自己的文字,沒有自己的禮儀制度,沒有自己的姓氏、宗族,無論何種技術、制度都要向我大唐學習,在我大唐眼裡,倭國只是一跳樑小醜而已,如此劣等小國之王,竟然敢自稱‘皇’,還‘天皇’,真把自己當作天照大神的後人看待了?狗屁!你們倭王都敢自稱‘皇’,那我堂堂泱泱大唐的皇帝要稱什麼了?難道要稱天照大神的祖宗了?”
“你……陳大監……”想不到陳易知道天照大神,並且會當眾汙辱,河內鯨忍不住了。
“呵呵!”陳易冷笑了聲,在怒極而漲紅了臉的河內鯨未來得及反駁之前,厲聲喝道:“今次河內鯨正使來長安,第一次覲見我大唐皇帝時候,就說這等狂妄之語,試向貴使此次來,是向吾皇挑釁來的?是向我大唐示威而來?是準備向我大唐宣戰的嗎?”
剛才這沒有預料到的事讓陳易忍不住竊喜,他沒想到不需要他費腦筋去挑起事端,將倭使團的名聲搞臭,河內鯨自己將臉湊過來讓打了。這狂妄之徒竟然敢當殿稱呼倭王為“天皇”,這一定會觸怒武則天的。雖然武則天剛才沒有什麼特別的表示,但陳易已經從她的眼神中讀出了憤怒,出奇的惱怒。
古代中國強盛的時候,只有中國的皇帝可以稱“皇”,而其他僕從、藩屬的國家只能以“王”相稱,如果哪個國家的王自稱“皇”了,就是裸的挑釁!陳易明白這一點,武則天更是清楚這些,她如何會容忍一個小小的倭國國王在她面前自稱“皇”,還是“天皇”,也不需要再說什麼,陳易就直接質問河內鯨,是否準備向我大唐挑釁或者宣戰了!
河內鯨並沒向武則天遞交國書,他是準備在這番話後再獻上國書,言語的說明和國書上呈遞將此事來一個最終的說明,但他已經沒有機會了。
這時武則天也開口了:“河內鯨正使,不知你是否知道,這些年,與我大唐為敵相戰者不計其數,大部分戰敗的小國或者部落都為他們的失敗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對我大唐進行了賠償,但只有一個國家,至今沒有什麼表示,而且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