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4部分

領,他們的意見是,擊敗倭國。將倭王及其手下的主要大臣都擒獲,倭軍大部殲滅,那此戰的目的已經達到,只要我大唐扶持一忠於我朝廷的倭人為王,尊我大唐為宗主國,歲歲進貢,永遠不與我大唐為抗就行了。他們反對採取與安東、青海、西寧一樣的舉措,在倭地設定都護府,派官員治理,派軍隊駐防。“孤懸海外的幾個貧瘠島嶼。佔領之無意義,只會給我大唐帶來負擔,”這是許多朝臣們共同的心聲,連政事堂的一些宰相也是這種想法。

其實朝廷上這種聲音占主導地位並不奇怪,在許多大唐朝臣的眼中。倭地實是一塊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此番對其動武主要是因為其以“日出之國”相稱,喻指大唐為“日落之國”,倭王自稱“天皇”,這些稱呼挑戰了大唐的尊嚴,失了大唐的臉面,忍無可忍之下才對其動武的。並不是為了佔倭地,那一塊地方遠比不毛之地的吐蕃還不如,沒什麼人想要佔領其的。

要知道,現在的流求。也就是後世臺灣那個非常大的寶島,還依然處在無人管理的狀態下,大唐中央政府並沒往流求島上派遣官吏,駐軍,幾乎所有的朝臣們都對其無視了。主要原因是來往太不方便,來往海峽兩端的船隻經常因風浪之故而傾覆,沒人覺得其是寶島。即使現在大唐實際統治的瓊州島,也就是海南島,也主要用來流放犯錯誤的官員,朝中官員聞瓊州色變,流放到那裡為官,差不多等同是極重的處罰了,更不要說與大陸相隔更遠的流求,還有倭地,沒有人對這些島嶼感興趣。

有時候連陳易也覺得是這樣,在沒有現代交通工具如大型海輪、飛機的情況下,實際佔領倭地的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