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西少校可以肯定這是和他對戰了好幾次的對手,那些痕跡都是他的蠑螈式機甲在對方機身上留下來的痕跡!
和已經認準了目標的克朗西少校不同,現在同樣是升上少校、率領著一個營數量的暴風式機甲的駱遠志,向來就沒有認準對手這種習慣,他挑選對手的規則是優先挑選那些對己方造成重大傷害的對手,因為只有阻止這些帝國軍的精英王牌,才能有效降低友軍的損失。而在得知有兩臺輝陽式機甲在這邊遭到帝國軍一臺蠑螈式機甲擊毀的時候,駱遠志立刻趕了過來,預備要牽制住對方那臺造成友軍重大傷亡的蠑螈式機甲。
雖然已經和克朗西交手過好幾次,但是駱遠志並沒有認出他的對手正是克朗西,他只是覺得對手的機甲看起來似乎有那麼點眼熟而已,不過,這並不影響駱遠志拯救友軍的決定。
舉起機甲左手的5 7口徑機關炮就向著蠑螈式機甲掃射,駱遠志知道5 7口徑機關炮一般來說沒辦法對蠑螈式機甲造成嚴重傷害,但是在一種情形下例外——那就是機關炮炮彈擊中對方肩部聚焦光束炮的時候。
蠑螈式機甲的威力全在兩門聚焦光束炮上,少一門都不行,就算只被擊毀甚至擊傷一門聚焦光束炮,都會讓蠑螈式最讓人喪膽的雙炮連發攻擊模式威力盡失,蠑螈式機甲非得撤退不可。這是駱遠志之前“不小心”在遠距離以光束炮擊中某臺蠑螈式機甲肩部的聚焦光束炮,卻意外逼得對方立刻撤退所得出來的結論。
看到暴風式機甲以5 7 口徑機關炮掃射過來,克朗西急忙閃避,他之前就是不小心被駱遠志以光束炮擊中了自己的聚焦光束炮,而不得不撤退。那個時候由於雙方距離很遠,要撤退並不難,可是現在對方已經逼近到自己身邊,要是聚焦光束炮被擊毀或擊損,蠑螈式機甲失去最有威力的武器,自己就和待宰的鴨子沒兩樣。
57 口徑機關炮的曳光彈追擊著蠑螈式機甲閃避的軌跡,雖然沒能擊中對手,駱遠志仍舊順利逼退了克朗西。
威脅警示儀在這時尖銳地叫了起來,表示有敵機正在向暴風式機甲發動攻擊,駱遠志不慌不忙,操縱著機甲先來了 一次向右的假動作,然後才以全動力向左閃避,兩道粗大的光束一前一後劃破暴風式機甲的運動軌跡,但是卻沒能命中目標。自從研究過蠑螈式機甲的攻擊模式之後,駱遠志發現蠑螈式機甲的攻擊模式和暴風式機甲的自動攻擊模式幾乎是一模一樣,就是先以一門聚焦光束炮逼對方閃避,然後瞄準對方閃避的路徑進行追擊。差別只在於蠑螈式機甲的自動追擊功能更有效率,但是也更死板,一定只有兩門聚焦光束炮會開火,可不像暴風式機甲會以機上攜帶的任何武器發動追擊;而要是駕駛員死命扣住武器板機不放,暴風式機甲的追擊就會持續到機上的武器彈藥都消耗完畢為止。
既然找出了蠑螈式機甲的攻擊模式,駱遠志自己硏究出了以假動作騙過蠑螈式機甲自動追擊功能的技術,可惜的是,這種技術仍舊需要極高的機甲操作技巧,所以暴風式機甲的駕駛員們沒幾個學得會,駱遠志也就成了少數幾個敢駕著暴風式機曱,衝到離對方不足五千公尺距離的暴風式機甲駕駛員之一。
克朗西少校的僚機襲擊駱遠志的暴風式機甲失敗,就在他驚訝於對手閃過了他的攻擊時,這次輪到他的威脅警示儀叫了起來——“有人”在極近距離向著他的蠑螈式機甲發動攻擊,但是雷達偵測不到是誰發動的攻擊。
這位帝國駕駛員並不驚訝於雷達找不到目標,他們都知道聯邦的暗影式機曱具有雷達匿蹤能力,他驚訝的是對方竟然能靠近到如此近的距離。
為了要對抗來無影去無蹤的聯邦暗影式機甲,帝國裝備了不少攜帶有熱源偵測裝置的機甲,以往這些機甲都能在聯邦暗影式機甲溜進來之前找出對方,但是這次很明顯沒有起到作用,因為聯邦軍不計代價發動的全面攻擊打亂了帝國軍的陣勢,不少負責偵搜暗影式機甲的反匿蹤任務機曱被擊毀,以致於聯邦暗影式機甲找到空檔鑽了進來。
極近距離發射的光束毫無懸念地洞穿了那臺帝國蠑螈式機甲的中央,將目標化成一團火球。
擊毀了正在狙擊友軍的蠑螈式機甲之後,薇菝上尉立刻操縱她的暗影式機甲進行閃避。
為了保持匿蹤,暗影式機甲幾乎不開啟雷達,以免被敵軍偵測到雷達波而暴露行跡,這使得暗影式機甲很難發現朝自己發動的攻擊。因此無論是否遭到攻擊,在發動攻擊之後立刻進行閃避,已經成了暗影式機甲駕駛員的標準接戰程式,免得在發動攻擊、暴露行蹤的同時,招致自己無法偵測到的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