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卻是微乎其微。機甲師的機甲戰士們在這次戰爭中的傷亡只有十幾個,普通計程車兵傷亡數量不超過兩萬。跟取得的戰績相比,這種程度的傷亡,已經是很小了。
在月海聯邦的國內因為這次的防禦戰而驚喜連連的時候,林聞方等人並沒有懈怠,僅僅是休息了一天的時間,並且將機甲修理了一番之後,馬上就趕往另外的一條戰線。這一條戰線的戰爭勝利了,但是另外一條戰線上的戰爭還在繼續。跟這條戰線上的戰爭相比,另外一條戰線上的戰爭更加的艱鉅。畢竟,在莫亞共和國組織的這次鉗形攻勢之中,林聞方等人負責的這條戰線只是小頭,莫亞方面的主要兵力,還是集中在了另外的一條戰線上。
林聞方等人負責的那條戰線,因為是在西南山區的偏北方向,因此被稱為北線戰場。而徐拂帶領參謀團親自指揮的戰線,則是南線戰場。
相比於北線戰場,南線戰場的局勢更加的嚴峻。因為沒有機甲師進行特種作戰,對敵人的行軍進行騷擾,在莫亞共和國的軍隊到達南線戰場的防禦基地的時候,步兵軍團跟裝甲師是匯合在一起的。
在近兵作戰之前,月海聯邦跟莫亞共和國分別向對方的陣地進行了覆蓋式的打擊,雙方互有損傷,但是雙方的兵力對比沒有發生什麼變化。
與諾德的急行軍策略不同,莫亞共和國在南線戰場的總指揮官是克勞德親自擔任的。克勞德採取的是緩慢推進的形式,以莫亞共和國強大的兵力,將進攻路線上所有月海聯邦的據點都拔除的一乾二淨。雖然這種行軍策略會導致戰爭的程序很緩慢,而且在到達月海聯邦的防禦基地的時候,月海聯邦已經做好了應戰準備,但是不得不說,這種方式是最穩妥的。尤其是在莫亞共和國的兵力佔據壓倒性的優勢的時候。
南線戰場的防禦基地是建立在兩座山頭的中間,依靠兩座山頭形成的險要地勢,南線防禦基地易守難攻,莫亞共和國的軍隊在到達這裡之後,便被月海聯邦堅韌的防禦擋住了,不能在向前一步。
克勞德的作戰風格是那種穩紮穩打,絕不輕易冒險的風格,而徐拂同樣是這樣的風格。雙方的軍隊在南線防禦基地的外面形成了對峙,莫亞共和國的軍隊難以在短時間內攻破南線防禦基地,而月海聯邦的軍隊也不敢輕易的離開南線防禦基地,對莫亞共和國的軍隊進行打擊。
離開了北線的防禦基地之後,林聞方帶領著機甲師和快速戰役集團並沒有直接前往南線防禦基地,而是透過已經開啟的莫亞境內的通路,朝著莫亞共和國進攻南線防禦基地的背後摸去。
在行動之前,林聞方已經仔細的研究過了南線戰場目前的形式。
在林聞方看來,雙方的這種對峙並不是一種好的現象。好不容易北方戰線上的莫亞軍隊被擊垮了,月海聯邦北方戰線上的部隊可以空出來,對南線戰場進行支援,這是將莫亞共和國在南線戰場上的部隊一起擊垮的絕佳時機。若是錯過了這個時機,等到莫亞共和國反應過來,重新派遣部隊前來支援的時候,這場戰爭便更加的複雜化了。
林聞方想出的策略是,在莫亞共和國的軍隊將絕大部分的目光都集中在南線防禦基地上的時候,他帶領快速戰役集團對敵軍的後方進行騷擾,最好是能夠將莫亞軍團的軸重或者是後勤摧毀一些,這樣一來,莫亞方面勢必會有一定的混亂。在這種混亂下,月海聯邦對莫亞的戰爭便會容易一點。
就在林聞方帶領著機甲師和快速戰役集團接近敵軍的後方的時候,“火羽”突然向林聞方彙報了一條資訊:“阿林,剛剛我擷取了一段資訊,莫亞共和國準備對整個南線防禦基地進行覆蓋式的轟炸。”
南線和北線上的防禦基地由於地理位置非常的險要,並且是戰略要地,因此這兩個基地都是月海聯邦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打造的。只要有了這兩個防禦基地的存在,莫亞共和國便不能輕易的突入月海聯邦。同時,這兩個軍事基地的戰略位置也決定了,如果莫亞共和國能夠將這兩個地方攻下來,這兩個防禦基地就會變成莫亞共和國對付聯邦的兩個橋頭堡。這也是為什麼莫亞共和國在採用鉗形攻勢的時候,將兩條路選選在這裡的一個原因。
但是,莫亞共和國若是對南線防禦基地進行覆蓋式的轟炸的話,固然會對防禦基地中的聯邦士兵造成大量的傷亡,但是這個防禦基地基本上也就報廢了。南線防禦基地深入月海聯邦境內,莫亞共和國奪去了這個防禦基地之後,也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對這個防禦基地進行修復。這樣一來,就算是莫亞共和國能夠成功的奪取這個防禦基地,這個防禦基地也會失去其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