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只能在海上航行,速度慢,受限制很大,所以劉雲要做的就是將二者結合起來,製造一種全新的“空天戰列艦”。而鯤鵬基地,則需要大規模改裝,首先是在各處安裝合適的偏轉子發生器(直接稱為“反重力發生器”好了,那個太拗口),必要時調整發生器附近的艦船結構,同時,因為鳳凰飛船和鄭和艦都要淘汰,那麼鯤鵬之中攜帶海空軍的空間就需要重新設計、改裝了,這是相當龐大的工程。劉雲他們優先設計製造空天戰列艦,這個需要時間短。
至於思金人的護盾技術、空間傳送技術,暫時交給邵華盛他們研究,這些不是首要任務。
擁有強大的心神就是不一樣,劉雲四人僅僅用了五天,就把第一艘“空天戰列艦”的原型艦製造了出來,製造地點就在西海城實驗室,現在,進入測試階段。
大西洋海底的一個抗壓水罩下,靜靜地躺著一艘亮銀色的新戰艦,這艘戰艦的長度“只有”200米,艦身中部為八面稜柱形,頭部為扁平楔形艦艏,尾部比中部略窄,平底狀,因為尾部要安裝發動機。船身是八面稜柱,直徑為30米。之所以要設計成八面稜柱這樣近似圓柱的形狀,是因為這樣的形狀弱點較少,空天戰列艦不需要設計成普通的船形,因為有了反重力系統。兩百米的長度,拿去和海軍艦艇相比,並不算長,比不上二戰時期的戰列艦,更比不上航母,但這艘空天戰列艦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