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的都是,不過呢在這個時代有點難以解釋清楚。王猛頓時“明白了”,以為是像劉備那樣自己說個好出身,點頭道:“將軍說的是,由將軍來重建漢室是最好不過了。”
十月中旬,劉雲在鄴城建立政權“漢”,自稱“昭武天王”,或者直接叫“漢王”,仿照後世唐朝建立三省六部制,但有一些改動,任命了一大批官員,其中任王猛為宰相(其實應有三個宰相互相制衡,但現在找不到人)。如此年輕的王猛為相,頓時引起軒然大波,但劉雲全力支援,並且搬出甘羅十二歲為相的典故,加上幾個月來王猛的政績昭然,所以最後還是這樣定下來。
賦稅系統已經大體建立,只是在新佔領的地方尚未完成,在王猛的監督下建立的賦稅系統,劉雲覺得並不滿意,他要把賦稅以法律的形式定下來,制定《稅法》,並且規定稅法原則上不能變,必須穩定,只有大規模改革時才能變,不過後人怎麼把握這個“度”就是他們的事情了,畢竟沒有永遠適用的東西。
農業、工商、司法、軍隊,還有基礎設施建設之類的東西,都在建國這段時間裡頻繁地討論著,正在緩緩取得進展,要完善也只是時間問題。劉雲提出了許多後世的東西,雖然看起來先進,但許多東西不大合實際,最後是部分改革,產生了一種令當時人們感覺十分新奇的制度,後來的實踐和調整表明,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