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部分

還是子體擔任的,東三省還抽不出這麼多合適的人來。

好在兩個多月的時間,東三省政府方面經過改革後,效率、廉潔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提高。所以加入政務工作的子體可以退了下來,轉入佔領區進行工作。否則,姬慶也沒那麼做子體派出去。

當然,他只要有資源,就可以造成無數的子體智慧機器人。但是,這不符合姬慶的想法,在他看來,每一個子體都是非常重要的,值得培養的,他更看重有了各種經歷獲得豐富經驗的子體,而不是大量的做單一工作的機器人。所以,姬慶在這個時空造就的子體,總共也才十萬人。目前來看,足夠了。

東三省這邊也不能放鬆了,雖然很多族子體退了下來,但是姬慶也在三省建立了監察部,由子體擔任,不時的對三省官員進行檢查。就如一把利劍懸掛在三省官員頭上一樣,時刻提醒他們做官的目的是什麼。

官員自律?!無論是過去,還是在姬慶那個時空,即使相對不錯的新加坡,那也只是幻想。沒有規則約束,人的墮落、腐化速度那是無法想象的。

東北與蘇聯之家的戰爭,對於三省的百姓來說沒有一點兒影響。因為姬慶的子體部隊,各方面需求包括彈藥,並不需要百姓來負擔一切。反擊蘇軍以及之後的東北軍調動,人員安排工作等等,趕走日本人後非常富裕的三省財政也是負擔的起的,一切並沒有問題。

不僅如此,百姓們還因為戰爭的勝利,獲得了很多好處。比如更多的就業機會,比如更高的政府糧食收購價格,比如更好的稅賦政策等等。可以說,對於戰勝一方的人們,戰爭就是一種幸福。而且,隨著戰爭的進行,這種福利還會擴散到全國,更多的人們會獲得戰爭的紅利和好處。現在,這只是個開始。

姬慶的子體部隊,除了一小部分防範日、美可能的不友好動作外,大部分都開到了前線,也就是貝加爾湖畔。未來不久,他會在這裡等待著蘇聯人的進攻,然後,繼續打過去,一直向西,前進。

話說蘇聯在對華宣戰後,全國動員了起來。無數的糧食等物資彙集起來,超過百萬的部隊向著烏拉爾山方向集結。之後,按照部署,這些部隊會組成一個個軍團,透過鐵路進入西伯利亞,向著貝加爾湖方向開進,與姬慶死戰。

因為這個時期,斯大林還沒有開始大清洗,所以蘇聯還擁有著無數的精英,軍隊方面更是如此。不過,這些無論將軍還是士兵,都不會為此而感激姬慶的,如果有可能,他們會一手鐮刀,一手鐵錘,把姬慶這個國家的敵人,徹底的粉碎掉。

姬慶也想到了這一點,但是他等不及了,未來本身就是不確定的,誰知道還會有什麼變化,與其靠著未來的不確定性,還不如把未來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他藉著收回蘇聯在東三省特權之機,讓蘇聯主動跳出來,他藉此反擊,並且出兵蘇聯,奪回失去的土地。

至於會有多少蘇聯人因此死掉、倒黴,這都不關他的事情,一切為了國家的利益,任何時候,國家的利益都是第一位的。心疼敵人,那是沒事兒找抽,吃飽了飯撐的,毫無價值的偽善嘴臉。

相對於三省,乃至國內百姓們的平靜生活,蘇聯百姓們的生活就不那麼好了。

斯大林時代,工商業不用說了,全是國家集體所有。雖然領導幹部可以吃國家的、拿國家的、坐國家的,但是百姓們想要乾點兒私活,那就是犯罪,走資本主義路線,割社會主義尾巴。懲罰,某些時候比之死亡更加的慘烈。

農業方面,聯推行的農業集體化政策。這個政策的優點,就是把農民固定在土地上,時間一到,把糧食取走。姬慶那個時空,德軍佔領蘇聯一部分土地的時候,除了農業集體化政策外,蘇聯所有的政策都廢除了。這是因為希…特勒覺得這個農業政策太好了,完全解決了德軍的後顧之憂,而且還會有穩定的糧食來源,真是太棒了。

這個時期,蘇聯的農民都是很難吃飽的,未來烏克蘭大饑荒後,更是因為農業集體化政策,餓死了無數人。

現在這些還沒有發生,但是因為戰爭的開始,對於糧食的巨大需求,讓蘇聯的農民再次受了一次剝削。可能,他們未來都不知道可以吃些什麼。雖然斯大林高呼打敗東方豬尾巴就可以獲得一切,大家的生活會更好。但是,在遠東幾十萬部隊被滅掉,失去了貝加爾湖以東所有的土地的時候,這個忽悠還好使麼?!

看似和平的蘇聯,其實處處隱藏著危機。雖然靠著各種高壓政策壓住了一切。但是,外力突入進來的時候,蘇聯再次敗北的時候,這些危機就會全部爆發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