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累積制度,10畝地以下稅率很低,每多出10畝稅率增加,超過百畝,基本上扣除賦稅後,盈利反而沒有100畝多了,土地越多,損失越大。而且無論土地上是否耕種,都必須交稅。
如此政策下,那些幾千畝、萬畝、甚至幾十萬畝的大地主,只有賣掉土地,或者讓出土地,才能避免更大的損失。不過,一般人家就是購買,也絕對不會超過百畝,所以,很多土地最後只能賣給政府,而政府會把土地分給無地少地的人耕種,購買費用只需十年分段兒還清即可。
這樣做,就相當經歷了一次土地的再分配,使得更多的百姓獲得了土地。
當然,這樣做產生的影響太大,不過姬慶攜著趕走日本人的鐵血暴戾之氣,那些地主即使不滿意,也沒有辦法。就是透過士紳的影響,也是不成。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姬慶在這一個月內,已經撤了很多不合格的官員了,這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因為官員可是基礎,即使不滿意,但是也不會大動干戈的。但是,姬慶沒有一點兒照顧舊人的意思,不行的扯掉,有問題的追究,空下的位置很快派了新的官員,對於政策的實施、民眾的管理一點兒都沒有影響。
隨著對於官員的制度的調整,加上姬慶派出的各類人手,東北的官場肅然一片,風氣大好。現在別說貪汙受賄了,就是尸位素餐,過不了多久,考核不過,那也會被拿下去。不幹了,好,姬慶這兒有的是人可以替代。
東三省的各種變化,最為高興的當屬東三省的百姓們了。首先,官員們廉潔高效了,百姓們自然是直接的受益者。其次,他們的稅賦少了很多,尤其是農民們,比之小張在的時候都要少,加上大量無地少地的農民有了足夠的土地,人們自然是高興萬分。
姬慶本來是想要免除農業稅的,但是考慮到現實,暫時還是算了。不過即使這樣,農民們也是萬分感激現在的政府的,相對於其它省份,東北老百姓的日子可要好過多了。
姬慶也是感慨,自己救了一批人吶,他那個時空九一八後的東北人,過的那絕對是慘的不能再慘的日子。
姬慶時空九一八後,隨著日本侵華戰爭的進一步擴大,日本侵略者更加瘋狂地掠奪東北的農業資源,全面推行所謂“糧食出荷”制度,日語意思為“出售”,中國人叫“搶糧”。
為了最大限度地掠奪糧食,偽滿各級統治政權的大小官吏,以及“協和會”“興農合作社”等組織一起出動。到1945年,農民要交的“出荷糧”竟佔總產量的51%,這意味著農民一年收穫的糧食在交完“出荷糧”後所剩無幾。許多農民連口糧、種子都沒有了。
而在實行配給制的城市裡,中國人每月只分給十幾斤的豆餅或高粱米,還得半夜三更就去排隊。“偽滿”時期,只有日本人能夠吃大米,中國人吃大米白麵就是“經濟犯”。黑龍江方正縣吉利村82歲的劉安發老人說:“日本鬼子在東北時,老百姓的日子過得苦呀!我們只能吃苞米、高粱米。逢年過節,家裡弄點吃的,也都是半夜裡偷偷吃。我們村裡有個人,在親戚家吃了點‘旱金子’,就是跟大米差不多的東西,回家時坐火車暈了車,吐了出來,被日本人看見,說是中國人吃了大米,當時就被抓了起來。後來好像被拉去做了勞工,再也沒回家。”
這個時空的百姓可不知道這些,否則還不知道怎樣感謝姬慶呢,恐怕到時候塑像上香祭拜都是有的。
姬慶所做的這些,尤其是土地制度的改革,影響很大,在全國上下都飽受爭議。當然,不滿的自然是那些既得利益者了。
不過,姬慶踏上了武道之路後,一旦決定的事情就不會改變,凡是隻要做到問心無愧即可。其它的,他不在意。至於威脅,他就更不怕了。
對於他來說,現在就是種田、休息的時候,休息夠了,就是平推的開始。
ps,下一個平推誰,大家說說!
第二卷歷史拐點之九一八第六十二章外交
更新時間:2011…11…28
一個月的時間,姬慶對於東三省的整合、改造已經初步完成,剩下的就是磨合以及查缺補漏了,未來的東三省將會比姬慶記憶中的更為美好。
這段兒時間,還有一件要收尾的事情,就是處理東三省土地上的日本人和朝鮮人。
關…東軍方面自不用說,他們所有的一切只會成為戰利品。日本移民和商人,在日本勢力被趕出東北後,他們自然也要遣返回去,養著這些白眼狼姬慶可不放心,也沒那麼多糧食。
不過,遣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