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南太行王莽嶺青峰圍,太行山是長達幾千公里的山脈,王莽嶺是方圓上百里的一片大山,青峰圍則是王莽嶺峽谷盡頭的一塊盆地,這個廢棄無人的村子名叫“血池”,故事發生在硝煙瀰漫的抗日戰爭時期。
【二】
據說血池村裡的村民,祖先是給王莽修皇陵的守陵人,村裡有個叫血池的大坑,是給皇陵殺生活殉的地方,村民常年避世居住,兩千年來依靠耕田採藥狩獵為生,全村有八十餘戶三百來人,很少與外界往來。其實村子有王莽嶺大峽谷這條路,雖然山陡路險,但還是能夠進出,只不過村民們謹守祖訓,世代保守著血池的秘密,不敢讓外人知道。
至於這村子裡到底有什麼秘密,絕大多數村民都不知情,只有村長臨死的時候才告訴下一任村長,千百年來,村裡人也偶爾和外面的人接觸,用藥草獸皮換些生活必需品。曾有幾撥土匪聽到了這個村子的事,想從峽谷進村洗劫,但是村民多為獵戶,結成民團自保,佔據地勢,憑藉刀矛土銃將土匪擊退或殲滅。
清朝嘉慶年間白蓮教起義,戰爭波及數省,有一些官軍的殘兵敗將逃到青峰圍,讓村民全給殺了,官府震怒,青峰圍裡的山民,歷來不服王法不繳田賦,當時曾調兵前去清剿,但山高路險,為了一個小小的村子,也不值得派遣大隊兵馬,人去少了又打不下來,所以官家拿青峰圍很頭疼,只好置之不理。
太行山自古以來便是用兵之地,歷朝歷代打仗都屬這裡打得最激烈。“盧溝橋事變”之後,日軍侵華戰爭全面爆發。侵華日軍佔領太原,先後對太行山的抗日武裝進行過多次掃蕩,青峰圍裡的村民們,也得到了訊息,知道外面正在打仗。日本鬼子的事大夥都聽過,據聞日軍很兇悍,燒殺搶掠無惡不作,但是就連村裡最有見識的村長,也不知道日軍是從哪來的,更不知道這日本國是在東還是在西,反正這些村民就認準一個道理,不能讓日本鬼子進村,來一個殺一個,來兩個殺一雙,殺得日本鬼子不敢來了,青峰圍也就平安無事了。
因為以前那麼多朝代都是這麼過來的,南太行王莽嶺萬峰突兀,山路險阻,峽谷深壑中峭壁對峙,縣誌中描述峽谷中最險要的一段,稱為“飛狐嶺”,僅有一線微通,那道路“細如絲髮、盤似羊腸”,敵人來少了打不進來,又不值得大軍討伐一個村子,圍困起來就更不怕了,兩千年以來一直過著自給自足在土裡刨食兒的生活,山外饑荒鬧得再厲害,也沒見青峰圍的村子裡餓死過人。
村民中的首領,是村長老東叔,老東叔是五十來歲的一位老獵人,熟悉山中地勢,為人耿直果敢。但第一有見識的則是老太爺,老太爺相當於長老,八十多歲滿嘴的牙都掉光了,一輩子總共出過六次山,甚至到過縣城,對於青峰圍的村民而言,去過縣城是什麼概念?那等於咱們現在說誰乘飛船去過火星了,因為好多村民到死都沒出過“飛狐嶺”,做夢也想不出縣城是個什麼樣子,所以老太爺在大傢伙眼裡,那是見多識廣,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大夥對他很是信服。得知外面跟日本鬼子打仗,村裡的人們便聚在一起商量對策,這些事當然是村長做主,但也要請教長老。
長老眯起眼捋著山羊鬍子沉吟良久,緩緩開口說道:“兵兇戰危啊,如今是兩國交兵,這場仗打起來自非同小可。咱們這個村子雖然僻處深山,卻也不能掉以輕心,該當嚴加防備。”
村民們紛紛點頭稱是,接下來請村長決定如何佈置。村長清點了村中青壯,能掄槍使刀的都算上,連男帶女一百六十多人,剩下一半老的老小的小,就把這些精壯充為民兵,每五人一組,分配了村中的刀矛土銃等武器,各組輪流埋伏到“飛狐嶺”放哨,白天黑夜不間斷,以木哨聯絡,一旦發現有外敵進犯,整個村裡的民兵全夥出動。
青峰圍裡的村民自古就半民半匪,在深山老林抗捐抗稅不服王法,官府就拿這些村民當野人看待,生存環境使得村民們習武成風,一說要打仗連眉頭也不皺,當下磨刀磨槍,著手準備,這些事不在話下。
只說有一天,五個民兵分散在“飛狐嶺”放哨,中午時分,忽然聽見遠處有槍聲,驚得野鳥飛逃,民兵們立刻警覺起來,過了半個時辰,看到有個人匆匆忙忙往山裡跑。這條峽谷到了“飛狐嶺”,山勢陡然收緊,地形一下險惡起來。那人身上挎著短槍,一看也是翻山過嶺的老手了,可到了“飛狐嶺”,這裡的道路太窄太險,只好把腳步放慢。正在雲霧飄渺的山道上走著,被埋伏的民兵打了一記悶棍,立時像個木樁子似的一頭栽倒於地。民兵們看這人不像日本鬼子,日本鬼子什麼樣誰也沒見過,但這個人穿著打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