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話便堵回來了,你們爭了這麼久,都沒有個所以然,就不要說我剛即位便專斷獨行了,更不要說我不講孝道,連你們都爭論不下,作為事情的中心點,我的為難也是可想而知。
見了新皇的態度,再聯想到蕭家那邊的情況——
蕭家勢大,出了個前皇后,再來個皇太后,新皇的即將冊封的皇后也是蕭家的,估計任何一個皇帝都不願自己後宮有兩個位高權重的蕭家女人吧。
其實不光皇帝不願意,很多大臣也不願意。
稍微有點政治嗅覺的大臣,都不敢再發聲。是時被人扣上一頂居心叵測動搖國之社稷的大帽子,誰也擔不起這個。再加上景帝態度堅決,連蕭家人都不敢在此時冒大不韙了。
事情一定,便好辦了。
冊封前皇后的聖旨立馬傳下來。
蕭皇后被封為太妃,因身份特殊特加了一個‘皇’字。可再怎麼加,皇太妃與太妃又有何區別,區別就是皇太妃聽著比太妃好聽一些。
與母后皇太后更是不能比了,皇太后是皇帝的母后,是需敬著的,是可以住慈寧宮享受整個後宮乃至皇帝皇后參拜的,是舉凡國有大典,位置在皇帝其上的……
蕭皇太妃與蕭家的各種怨念自是不必提,蕭皇太妃一夕之間便老了不少。
前皇后冊封詔書一下,之後便是陪孝純帝而去的許貴妃之事了。
先皇的遺詔是貴妃追封為後,並以皇后的身份同葬。可自己卻沒有下這封后的遺詔,而是讓新皇來做,也不知道是何意。
是不忍傷蕭皇太妃的心嗎?可看蕭皇太妃如今這處境,也沒覺得先帝仁慈到哪兒去,總而言之就是讓人琢磨不透。
景帝也沒多慮,追封先貴妃許氏為賢順皇后,與先皇同葬帝陵。當然帝陵中還是有給蕭皇太妃留一個位置的,只是本來的帝后同葬,變為了一帝兩後同葬。
錯了,是一帝三後,景帝當然沒有忘記追封自己親孃為聖母皇太后,移陵入帝陵。
……
許家出了一位賢順皇后,雖然這是用女兒乃至外孫生命來換的。但是許貴妃的決絕也有了效果,景帝似乎忘了之前承恩侯府曾參與叛亂之事,將其全府上下都解禁了,甚至還給其了一定的尊榮。
別說景帝本就心性厚道,他即使不是厚道之人,也不會在前面追封了許貴妃為賢順皇后,後面便抄了許家的底。真是如此做,不光會顯得他有些小心眼,在明面上也過不去。
齊王也被解了禁,他依舊是齊王,繼續在自己封地生活。
許家的勢力終於在晉王與許向榮的慘遭橫禍及許貴妃慷概就死後,轟然倒塌。不過這樣也挺好,人少了資本便會少了野心,沒有野心才能安安分分。
現如今絕了後的承恩侯,將所有心思都放在了生兒子上面。沒了許貴妃,沒了多智近妖的許向榮,許家還得繼續延續。
……
京中諸事終於慢慢落下帷幕,雖景帝作為一個異軍突起的新皇,還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麻煩與困難,但這些已經與雲王一家沒什麼關係了。
景帝下了聖諭,先帝嬪妃中有子嗣的,不論男女,俱可被其子女接出宮頤養天年。
這道聖諭一看就是給雲王下的,馬才人終於可以離開困守幾十載的皇宮,與兒子兒媳孫子孫女一同前往雲州共同生活了。
☆、第173章
馬太妃沒想到自己還有出宮的一日。
她八歲進宮,至今已經四十餘載。在宮裡經歷了作為一個婦人的一生,從懵懂之年,到豆蔻年華,到已近遲暮。
許多人都說她是一個有福氣的人。
確實如此。
做宮人的日子其實並沒有表面那麼光鮮,一個不小心捱打是小,丟了腦袋也不是什麼稀奇事。馬宮人當年能被先帝臨幸,生下了四皇子,對宮中與她身份相同的宮人來說,確實是一步登天。
至少從奴才變成了主子。
但回首最初的最初,馬宮人其實並不想要這樣的福氣的。只是命運如此,她抗拒不了,便只能沉默的接受著。
生下了四皇子,她步步為營,日日惶恐,所做一切只為了讓娘倆能順利的活下去。這種念頭支撐著她熬過最初,之後兒子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見。隨著四皇子出宮,成長,娶妻,生子,馬太妃一直遙遠的看著,默默的注視著。雖母子二人見面不易,但只要知曉彼此都好,便足夠了。
馬太妃以為自己還會在宮中渡過剩下的餘生,沒想到有一日兒子要接她出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