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睱,要麼站在高處遠望,要麼低下身子檢查稻穗,再不就是下到地裡與農人聊天。
第二天,與我們進行工作交接的人來了,他是呂家老大的兒子呂臺,才十七八歲的樣
起點中文網 www。qidian。com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
第一百一十二章 征程
更新時間2012…7…3 7:08:30 字數:2823
張心沒有任何的怨言,也沒有任何不配合的表示,很快將工作作了交代。張心招來各鄉三老,要他們負責每鄉選拔至少兩名青壯負責送糧,如果有問題,以有記錄為準,輪到哪兩家送,就由哪兩家出人,這樣更符合規矩。
因為每年稅賦收好後,各鄉都要按要求自行送到縣裡,縣裡將稅賦集中後,再責成各鄉出人組成運糧隊,送到中央指定的地方,所以,每次所收的稅賦實際要比分到各傢俱體數要多,因為運送這些糧食,會有較大的損耗,都得農民們自己承擔。
此時正要到秋收的重要時期,誰家有青壯也不願意派出來,再加上我們的執行得比較寬鬆,自然只能徵到一些老弱和幼小之人。沒辦法,只能向呂雉請示,由他出面,替換十幾個守城兵丁來充任,這樣,送糧隊老少青壯搭配,既有利於運送任務完成,也不至於影響守城,幾百兵丁中被置換出十幾個,也沒人看得出來。這十幾個人當中,多數都是守衛縣衙的人,與我們也相熟,路上相互照應和聽從指揮都比較容易做到。
本來,我們預計如果用大車,包括呂雉組織生產的布匹,最多隻有三十多車,但收到蕭何的信後,呂家幾個兒子,又都送來幾大車草料,其它一些大戶,也不甘落後,紛紛慷慨解囊,糧食草料都有,甚至還有布匹。應該說,一個政權能不能取得最終勝利,和老百姓的支援有莫大的關係,從這一點來說,劉邦算是做得最為成功,當然,也有我們的功勞,更有呂雉的功勞。如果在你最艱苦的時候,人家還把你當成績優股,那說明人離成功就不太遠了。
出發那天,呂雉在我們面前首次走出縣衙,她領著陳可茜、小丫來到城門口為我們送行。站在城門邊的有附近幾個鄉的三老、亭長、里正,他們以老者的身份囑咐我們一路要多加小心,任務完成,立即趕回。
當張心開始向送行的人行拱手禮時,小丫已經開始全身發抖,陳可茜扶著她,不停地讓她別哭,但她自己的淚水卻像泉水一樣往外冒,我想,她一定已經看不清我們的樣子了吧,因為她不停地用手揉搓著眼眶,看幾眼,搓幾下。
車隊走得很慢,而且足有兩百米長,對於送行與被送的人,都是一種折磨,這時間太長、太長,也太短、太短,怎麼也留不住一小步。
我牽著馬站在張心的旁邊,我以為張心還捨不得離開,就狠狠在在陳可茜身上挖,要把她的每一個細節,都挖下來在心裡拼接好。
突然,我聽到張心說:“走啦,走啦,快扶我上馬。”
我這才如夢初醒,捧著張心的一隻腳,把他扶上馬。張心雖然身材不高,但一旦騎在馬上,還是有些威風,他一手提著韁繩,一手朝城門前的人輕輕地有節制地揮著,顯得威風中又多了一層儒雅。城門前那些已經放下的手,又一起舉了起來,舉得很高很高,但陳可茜與小丫的手卻明顯比別人低了很多,搖得也是那麼敷衍,那麼嬌弱無力。
張心勒轉馬頭,回了回身,然後一任馬一路小跑,我也回身搖了一下手,大步朝前走去,後面傳來一聲整齊的“保重”聲,此時,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眼淚奪眶而出。我知道,與陳可茜分別,我沒必要流淚,也不會流淚,就算有淚我也會往心裡去,但不知為什麼,這麼多的人站在城門前為我們送行時,我卻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淚,難道,我與這些人相識、相熟、相親,都不是,但我卻實實在在地激動了。我想,這也許正應了我前不久產生脫口而出的話,記錄上的歷史沒有感情,但實際上,歷史也由感情堆砌而來。
我們一路朝西方行進,路線是我們提前定好了的,而且,隊伍裡有幾個年紀稍長者曾經向咸陽送過稅糧,比較熟悉路程,對此我們不用太過操心。但考慮到路途要經過幾個與劉家集團並不太融洽的割據武裝,我們得繞些道,但又不能繞得太遠,否則多花時間是小事,搞不好幾個耽誤,我們押送的糧食就讓我們自己給消耗完了。戰爭就是對國力的消耗,打的是後勤保障的仗,再強大的軍隊,沒有後勤就沒有勝利的希望,我們的古人老早就認識到,就食於敵,這是兵法中最緊要的一